在传承与创新中弘扬黔茶文化

来源:东方网    2025-02-21 10:31
来源: 东方网
2025-02-21 10:3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贵州作为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中弘扬黔茶文化,培养具有文化底蕴的“黔茶工匠”,是贵州茶界和涉茶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

坚守传承:筑牢黔茶文化根基

传承是文化发展的根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高职院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精神。贵州茶界和涉茶高职院校应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将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发展,落实“文化添彩工程”,在传承中坚守黔茶文化的灵魂。

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贵州省最早开办茶专业的学校,积极探索“黔茶文化育人模式”,将茶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构建“三全育人”体系,依托贵州丰富的茶文化资源,深入研究黔茶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与贵州茶人的高尚追求相结合,提炼出“俭德、精行、雅志、清心、和美”的育人理念,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专业素养的“黔茶工匠”。

(在寒假期间,学院师生调研小组重走茶马古道(金沙段)实地了解贵州茶叶的起源、发展以及传播过程,饮茶习惯及演变等,图为调研小组参观金沙县贡茶文化展示厅现场。)

创新驱动:激发黔茶文化活力

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贵州茶文化源远流长,从远古的茶马古道到现代的茶产业,其内涵丰富而深厚。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立足贵州茶文化的历史底蕴,结合现代教育理念,构建了独具特色的“黔茶文化育人模式”。通过校政企行联动,深入研究黔茶文化,将“俭德、精行、雅志、清心、和美”的育人理念融入涉茶专业教育,让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感悟黔茶文化的魅力,内化为职业素养,外化为行为表现。

创新还体现在育人理念的更新和育人模式的变革。贵州茶界和涉茶高职院校应善于继承传统,同时积极创新。从《茶经》中汲取“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从贵州少数民族的茶礼茶俗中提炼“和美”的文化内涵,从茶艺的日常修炼中感悟“清心”的境界,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现代教育教学中,培养具有“艰苦朴素的德行、精益求精的品质、学茶强国的志向、宁静致远的心境、和谐尚美的态度”的“黔茶工匠”。

深化传承:培育新时代“黔茶工匠”

传承是弘扬黔茶文化的关键。贵州茶界和涉茶高职院校应通过构建特色课程体系、搭建特色育人平台和塑造“黔茶名师”等措施,推动黔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是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将黔茶文化育人理念融入公共基础、专业核心和实践教学课程,实现全方位育人。二是搭建特色育人平台,与政校行企联动,打造贵州茶文化博物馆、黔茶文化研究中心等实践平台,深化产教融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三是塑造“黔茶名师”,通过校政行企四方联动,培养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专业技能的教师团队,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

(学院将黔茶文化育人理念充分融入第二课堂开展“品茗月”活动,组织百余名学子上茶山学采茶。)

在传承与创新中弘扬黔茶文化,是对新时代文化使命的担当。贵州涉茶高职院校应齐心协力,以传承为根基,以创新为动力,推动黔茶文化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为贵州茶产业的繁荣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贡献贵州智慧与力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