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千“锂”,始于足下,杭州大学生研发锂电新型高熵负极材料

来源:东方网    2025-02-25 13:05
来源: 东方网
2025-02-25 13:0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杭州,近日,一支由杭州大学生组成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发出一款新型高熵氧化物负极材料,为新能源锂离子电池提供了高容量、长寿命和高安全性的创新解决方案。该材料采用多元金属协同设计,可替代传统石墨负极,实现高容量与长寿命的双重突破。

高熵氧化物锂离子电池负极凭借其高比容量、长循环寿命、高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等优势,成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有力竞争者。其独特的高熵效应和多元金属协同作用,为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提升提供了新的方向。随着材料设计和制备技术的不断进步,高熵氧化物负极有望在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实现广泛应用,推动新能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我们团队成立的初衷,就是希望通过自身所学,解决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低、寿命短和安全性不足等问题。”团队负责人陆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这支名为“志在千‘锂’,始于足下”的团队由10名来自中国计量大学的学生组成,专业背景涵盖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多个领域。团队的研究方向包括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高熵材料设计及纳米材料合成等。

此外,团队还在高熵氧化物正极材料、固态电解质及全固态电池领域展开了深入探索。“我们不会止步于现有的成果。”陆瑶表示,“目前,我们的高熵氧化物负极材料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更高能量密度、更长循环寿命和更高安全性始终是我们的追求目标。我们将继续创新技术、升级产品,为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属于‘00后’的力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