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巢”引“凤”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东方网    2025-02-25 17:07
来源: 东方网
2025-02-25 17:0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要在广袤的农村基层“栽木种花”、“筑巢引凤”,就要以开放的视野配强“头雁”、以优质的平台引回“群雁”、以完善的制度培育“雏雁”,使乡村振兴形成茂密森郁、生机盎然的人才之林。

以开放的视野配强“头雁”,“领飞”乡村振兴。“群雁高飞头雁领”,办好农村的事,关键在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带头人。乡村振兴一定少不了政治过硬、素质较高、勇挑重担、作风纯洁、农民喜爱的村干部“头雁”队伍,也离不开懂农村、爱农村,有视野有智慧,不断学习新知识的“带头人”。乡村人才振兴要以开放的视野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基层一线磨砺,在艰难险阻中壮筋骨、强本领,在乡村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以优质的平台引回“群雁”,“竞飞”乡村振兴。“众人拾柴火焰高,齐心协力事业新”,乡村振兴需要构建优质引进多方人才。首先,要搭建人才“回迁”通道。打造“一站式服务”绿色通道,做好人才认定、购房租房、子女入学、体检疗养等服务,让人才真正落地生根,心无旁骛扎根乡土。其次,要吸引在外优秀务工人员、大中专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等返乡助力乡村发展。再则,要出台“政策”让“群雁”留得下。发挥政策导向作用,积极配套出台优秀人才认定标准要引进用好本地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和新乡贤,发挥政策引导功能,完善支持返乡创业的政策,构建起良好乡村创业环境,让“群雁”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竞飞”。

以完善的制度培育“雏雁”,“待飞”乡村振兴。如何推动乡村的持续性发展,培养本地“雏雁”成为了重中之重。首先,发挥“头雁”、“群雁”的引领作用。“头雁”、“群雁”就是“雏雁”最好的老师,他们有先进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让“头雁”、“群雁”和“雏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为乡村振兴提供激烈的“化学反应”,生成美好的未来。其次,要加强本土“育才”。加强本土人才培育,对那些有基础、有热情、年纪轻的本土人才,要有计划地组织参加学习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教育培训,着力培养一批“土专家”“村秀才”。(李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