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银发”碰撞“非遗”,错峰出游绘新图

来源:东方网    2025-02-26 13:05
来源: 东方网
2025-02-26 13:0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当机票价格曲线在春节后断崖式俯冲,当“非遗体验”在各大旅游平台的搜索量飙升,当银发专列与非遗体验团在南北铁路线上并行飞驰,中国文旅市场正上演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错峰叙事"。如果说价格洼地是市场规律的必然产物,那么"银发经济"与"非遗热潮"的双向奔赴,则揭示了消费升级浪潮下文旅产业迭代的深层密码。

非遗体验的出圈,让“Z世代”与传统文化完成了一次"破次元壁"的对话。巨大的搜索量增幅背后,是年轻人用脚步丈量文化深度的新消费哲学。在潮州,英歌舞服饰租赁店的爆发式增长,既是市场嗅觉的灵敏反应,更是文化自信的生动展现。当00后们身着传统服饰穿梭于牌坊街,他们消费的不再是打卡九宫格,而是完成了一次文化身份的自我确认。这种从"到此一游"到"深度沉浸"的转变,正在重塑旅游产品的开发逻辑:非遗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展示,而是变成了可触摸、可参与的文化盛宴。

银发专列的轰鸣与非遗小团的脚步,在错峰出游的时间轴上交织出奇妙的共生关系。上海始发的适老化专列配备医疗团队,潮州街头的非遗体验团自带文化导师,这两个看似平行的消费场景,实则共同指向文旅产业的精细化运营趋势。一边是“银发族”对舒适性、安全性的极致追求,一边是“Z世代”对独特性、体验感的执着探索,市场的两极需求倒逼供给端走出"大锅饭"模式。就像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主动降价与黄山非遗工坊提质升级的默契配合,价格杠杆与价值创造的组合拳,正在打破旅游淡旺季的魔咒。

这场静悄悄的产业革命,正在重写文旅经济的底层逻辑。从国铁集团规划百条银发专线,到美团上线非遗体验专区,市场主体不约而同地将资源投向细分赛道。这种战略转向既是人口结构变迁的必然选择,更是消费升级倒逼的生存智慧。当价格战的红利消退,唯有深耕细分市场才能找到增长蓝海。就像潮州突然涌现的十多家英歌舞体验店,市场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往往比政策规划更早嗅到春江水暖。

站在文旅融合的十字路口,错峰出游这个传统概念已被注入全新内涵。它不再是单纯的时间差游戏,而进化为消费分级背景下的精准匹配:老年群体在适老化专列里细品慢游,年轻人在非遗工坊中触摸历史体温,不同年龄段的旅游需求在错位发展中形成生态闭环。这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格局,恰是文旅产业走向成熟的标志。当市场既能承载银发族的岁月静好,又能安放“Z世代”的文化乡愁,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便得到了最真实、最动人的展现。

春天的列车已然启程,载着银发游客的专列驶向江南烟雨,载着非遗体验团的巴士穿梭于古城街巷。这场错峰出游掀起的涟漪,终将汇成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浪潮。当供给端学会用"绣花功夫"织就细分市场的经纬线,当需求侧在多元选择中找到心之所向,中国旅游市场的春天,注定不会只有一个花期。毕竟,真正的文旅革命,从不是颠覆式的推倒重来,而是让每个群体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季节里,邂逅向往的风景。(作者:薛博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