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1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行动计划》,一列列印着“银发号”标识的旅游专车从全国103个车站同步发车。这趟承载着中国老年人期待的列车,不仅破解了“购票难、出行累、服务缺”的养老痛点,更以“铁路+文旅”的模式,在银发经济新蓝海中开辟出一条康庄大道。
政策赋能,顶层设计破解养老出行困局。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群对旅游的需求日益增长,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3.1亿,占全国总人口22%,其中80%老年游客曾遭遇“数字购票鸿沟”“车厢设施不适老”等难题。针对这一现象,银发旅游列车根据旅游团体行程定制开行方案,从设计上错开“一票难求”的高峰时段,而且车厢内增设的防滑扶手、可调节座椅和随车医疗团队,更是破解了老年群体“不敢游”“不便游”的痛点。
服务革新,适老化改造重塑出行体验。列车内部采用阶梯式改造方案:防滑地板、圆角家具消除安全隐患,可升降卧铺和360度旋转座椅满足不同身体状态需求;智慧化灯光系统根据昼夜自动切换冷暖和亮度,语音播报同步显示大字幕信息,破解视听障碍。站车衔接环节设置无障碍接驳专线,配备升降平台和电动轮椅转运服务,实现“从家门到景区”的无缝衔接。
经济激活,银发专列催生产业新生态。银发专列以铁路网络为纽带,串联起景区、酒店、医疗、康养等20余个关联产业。长三角地区每趟适老专列可带动沿线城市大量消费增量,涵盖特色餐饮、非遗体验、中医理疗等衍生服务。随着专列开行频次增加,沿线涌现康养导游、老年旅游定制师等多类新职业,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文化重塑,移动驿站承载精神归属。列车空间被重新定义为文化传播场域——“红色记忆专列”设置移动党课展区,通过VR技术重现中共一大会议场景,让老党员在旅途中重温信仰力量;“非遗传承专列”邀请剪纸、苏绣大师开设工作坊,老年游客在杭州至苏州的3小时行程中即可完成非遗手作初体验。这场文化重塑的本质,是打破对老年群体“文化被动接受者”的刻板认知,在这里列车已超越交通工具属性,成为承载文化自信的精神方舟。
当“银发号”穿越武陵山脉的云海,载着老年摄影爱好者追逐第一缕晨光时,这趟列车早已超越交通工具的范畴——它是适老社会建设的试验田,是银发经济腾飞的助推器,更是“老有所为”价值理念的流动展馆。随着“银发号”的开行,更多老年人将在车轮与铁轨的奏鸣中,书写属于他们的“诗和远方”。(张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