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动脉润沃野,春潮涌动绘丰年

来源:东方网    2025-02-28 11:56
来源: 东方网
2025-02-28 11:5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春回大地,万物生发。当江南的油菜花泛起嫩黄,西北的冻土在农机轰鸣中苏醒,一场关乎十四亿人饭碗的春耕战役悄然打响,春耕物资的运输也进入了高峰期。铁路部门通过增加运能运力、量身定制运输方案等多种措施,确保运输高效畅通。

将铁路钢轨与阡陌田垄紧密相连,展现了多方合力保障农资供应的中国智慧。不仅是对“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生动实践,更折射出乡村振兴背景下现代物流体系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的时代命题。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的民谚,在春耕时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的铁路,正以“加速度”诠释着农资运输的硬核担当。湖南铁路部门通过动态调整客货列车资源、灵活增开货物列车,实现春耕物资运输量突破10万吨;新疆铁路部门与国投罗钾等企业深度合作,将12.6万吨钾肥精准送达南方田间。这些数据背后,是“北肥南运”“西种东送”的壮阔图景:一列列钢铁长龙穿越秦岭隧道、跨过长江大桥,将希望的种子、丰收的养分播撒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铁路运输的优势,在于其编织成网的体系化力量。全国16.2万公里铁路网、4.8万公里高铁线路,如同纵横交错的血管,将东北黑土地的化肥、西北戈壁的钾肥、中原粮仓的种子,以“朝发夕至”的效率输送至田间地头。这种规模化、集约化的运输模式,不仅降低了物流成本,更在气候变化导致春耕时间窗口压缩的当下,为农业生产抢出了宝贵的“黄金时间”。

打通农资运输的“最后一公里”,既是物理距离的缩短,更是服务理念的升华。各地铁路部门在“精准”二字上做足文章:湖南建立运输服务保障台账,制定点对点精准保供方案;新疆铁路部门开展“一对一上门服务”,实现化肥随产随运;全国范围内开辟的春耕物资绿色通道,让优先承运、优先装卸成为制度保障。这些创新举措,标志着农资运输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的转型升级。

从“汗滴禾下土”的农耕文明,到“高铁驰骋送肥忙”的现代农业,中国用钢铁动脉为春耕注入强劲动能。这场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攻坚之战,正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笔触,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着“端牢中国饭碗”的壮美篇章。(刘本然)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