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旅”创新融合发展,适应时代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需要,适应体验经济时代人民对于多样化旅游生态的需要。2月13日至19日,贵州大学贵大同行“博士村长”团队奔赴“中国抹茶之都”江口县,开展为期七天的“茶+文旅”创新融合发展调研活动。
深入调研,茶产业发展脉络渐明
团队首先走访了中国星级茶馆净山宝茶楼,在这里净山宝茶楼主理人、净山宝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应红女士为实践队员们介绍了茶楼营销主要茶叶、茶楼格局设置以及茶楼与文旅共向发展情况,并勉励青年要为“抹茶回家”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图 实践队与团县委领导在净山宝茶楼合影
为系统了解当地茶产业政策支持与全域规划,实践队前往抹茶小镇访谈了江口县生态茶产业发展办公室张明生副主任。
文化滋养,品味千年茶韵绵长
在茶寨村,实践队与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吴芳展开了深入交流。吴芳书记如同一部鲜活的“茶寨村茶产业发展史”,以专业而细致的讲述,描绘了茶寨村茶产业的历史脉络。她深刻分析了当前茶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与实践队员共同探讨了“茶+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
随后,茶农周先生带领实践队前往“云雾茶园”,详细讲解了茶园的管理模式。每一处细节都彰显了茶寨村茶农对品质的极致追求。调研团队仔细观察茶树的生长状态,感受茶园的生态魅力,深刻领悟到茶寨村独特的自然环境为茶叶品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 团队访谈茶寨村吴芳书记
当晚,实践队踏入了充满古韵与茶香的抹山集,江口县青年企业家杨傲先生为大家详细解读了抹山集的发展蓝图。从商业运营的角度出发,他分享了贵州鸿傲商贸发展有限公司在打造抹山集这一品牌时的战略规划与市场定位。杨傲先生提到,抹山集不仅仅是一个商业场所,更是一个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的平台。通过将非遗元素巧妙地融入到商业运营中,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实现了文化传承与商业发展的双赢。
图 团队与青年企业家杨傲先生合影
图 团队成员点茶成果
茶旅联动,促产业融合新机遇
在中国土家第一村,实践队有幸与云舍抹茶坊的黄经理会面。云舍抹茶坊巧妙地将土家织锦“西兰卡普”与茶文化相融合,营造出一个充满文化韵味的沉浸式空间。实践队员们由衷赞叹:“非遗与茶的结合,不仅传承了技艺,更为乡村文旅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图 云舍抹茶坊黄经理介绍茶文化与土家文化合璧
为挖掘黔东地区茶产业与文旅产业协同发展的潜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实践队来到了国家5A级景区梵净山与国家4A级景区亚木沟。
图 实践队在国家5A级景区梵净山合影
图 实践队调研云舍村抹茶爱好学生群体
图 实践队在中国土家第一村大门合影面向未来,开创茶文旅融合新篇章
为深度把握茶文旅产业发展的政策方向与顶层设计思路,实践队特意走访了江口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陈曦。在交流中,陈副局长从政策层面出发,对茶文旅产业的整体规划与战略布局进行了详尽而深刻的解读。
图 实践队员与文旅局陈曦副局长、文旅局工作人员合影
经过七天的实地调研,贵大的队员们对茶文旅融合的深度与广度有了更为真切的感受。从茶园到茶楼,从传统技艺到现代创新,从古老产业到新兴产品,茶文化在贵州江口的每一片土地上得到了鲜活的呈现与诠释。茶产业的繁荣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的飞跃,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续的动力。
春风十里,不如茶香一缕。茶文旅融合不仅是文化的延续,更是时代赋予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团队将以此次调研为基础,结合实地数据与理论分析,为江口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性建议,聚焦茶文化的传承与现代融合,通过实际行动推动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展现青年学子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贡献与责任担当。(贵州大学“贵大同行”博士村长项目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