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 | 不止于赛事,高尔夫尊中国公开赛的社会价值

来源:东方网    2025-03-04 09:35
来源: 东方网
2025-03-04 09:3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3月1日,总奖励1000万元人民币的2025年中国室内高尔夫球公开赛暨高尔夫尊中国公开赛启动仪式在高尔夫尊(天津)城市球场隆重举行。中国高尔夫球协会副主席田晓君、赛事活动部部长惠陈隆,高尔夫尊中国会长朴英祚,高尔夫尊中国董事长朴星峰,部分高尔夫球员代表以及高校代表出席活动。一场“全民挥杆,为梦而战”的高球盛宴再度席卷全国。四年来,随着赛事在奖励金额、赛程、规模、阵容等方面的全面升级,这著名数字高尔夫赛事所体现的社会价值,已经远远超越一场普通的体育赛事。

竞技与休闲,一场高尔夫文化传播之旅

高尔夫运动包含了竞技、娱乐、社交属性,完全可能成为人们的一种健康生活方式。高尔夫尊中国公开赛以创新理念和数字科技的力量,打破了传统高尔夫赛事的种种限制,鼓励更多人参与、了解和接触高尔夫文化,也带来更加灵活便捷的参赛方式,大幅降低参与赛事的门槛,从而有力推动了高尔夫从“精英运动”向“全民运动”转变。

(中国高尔夫球协会副主席田晓君高度肯定了赛事对于中国高尔夫球运动普及的帮助)

2025年中国室内高尔夫球公开赛暨 高尔夫尊中国公开赛重磅推出的“星辰计划”,鼓励所有参赛球员在自媒体平台分享交流参赛经历,成为传播高尔夫文化的明星。此外,这项全民性质的数字高尔夫赛事,正在逐步向世界开放。2024年高尔夫尊中国公开赛总决赛首次以外卡方式引入国际优秀职业球员,由此打开全球高尔夫爱好者同场竞技的开端;2025年,赛事将再次引入国际球员,打造大国体育文化交流平台。未来,高尔夫尊中国公开赛将进一步向全球开放,成为世界著名体育赛事IP。

创新与引领,一场产业革命的展示窗口

数字化、智能化,是当今全球产业发展的大趋势。2024年,高尔夫尊中国发布了三大数字战略,即“数字体育”、“数字场馆”、“数字竞技”。高尔夫尊中国公开赛,便是这种数字战略的集中体现。

(高尔夫尊中国董事长朴星峰介绍了2025年赛事的亮点以及未来展望)

2025年中国室内高尔夫球公开赛暨 高尔夫尊中国公开赛在创新方面多措并举。在预选赛阶段首次融入品牌联名赛、队际赛和邀请赛,大幅扩大了赛事的边界,让更多人、企业、机能够加入这项“全民赛事”,使赛事“标签”囊括了体育、文化、科技、教育、经济,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高尔夫尊城市球场全面融入2025年赛事全程)

在场地方面,高尔夫尊城市球场是赛事的最大亮点之一。这一全球首创的数字化室内18洞高尔夫球场,将地处市郊、占地千亩的室外高尔夫球场“搬”入市区室内空间,并创造性地将真实果岭与高尔夫模拟器相结合。对于参赛球员而言,它带来更加紧凑流畅的比赛体验、一致性和公平性俱佳的比赛环境;对于观众而言,它更具观赏性,也使观赛更轻松;对于高尔夫产业而言,它则大幅简化办赛流程,降低办赛成本,促进比赛形式多元化,让高尔夫运动的“绿色”,从草坪颜色延申成为产业创新、可持续发展的象征。

(高尔夫尊中国品牌形象大使隋响挥杆城市球场)

继高尔夫尊城市球场成为2024年中国室内高尔夫球公开赛暨 高尔夫尊中国公开赛总决赛举办地之后,今年,它将融入全赛季,让更多人亲身体验这一创新的数字化高尔夫球场。

合作与共赢——一个共享数字高尔夫红利的商业平台

高尔夫尊中国公开赛,让原本略显封闭的高尔夫比赛实现了平台化发展,让企业、机构能够获得新的商业平台,共享数字高尔夫红利。

(BOLUX中国总代理执行董事刘鹏高度评价赛事对品牌宣传的价值)

2025年中国室内高尔夫球公开赛暨 高尔夫尊中国公开赛预选赛阶段的品牌联名赛,数以万计的参赛球员将以场景化接触到赛事的优质合作品牌和产品,实现赛事、品牌和球员三方共赢;预选赛阶段的队际赛和邀请赛也以开放的姿态,欢迎商业合作伙伴加入,让高尔夫尊中国公开赛IP和合作品牌一同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赛事多年的官方合作伙伴——BOLUX中国总代理执行董事刘鹏先生曾说:“高尔夫尊中国公开赛吸引更多人关注和了解高尔夫运动。而今年的品牌联名赛、队际赛、邀请赛,覆盖人群更广,展示环节更丰富,为品牌传播、产品展示带来了很好的机遇。”

体育价值、文化价值、产业价值、商业价值……2025年中国室内高尔夫球公开赛暨 高尔夫尊中国公开赛全面进发,以数字化高尔夫实现更高的社会价值。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