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花专列,让“流动中国”一路生花

来源:东方网    2025-03-05 09:46
来源: 东方网
2025-03-05 09:4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春风和煦、万物复苏的季节里,赏花专列犹如一道道流动的风景线,穿梭于祖国的大江南北,不仅为旅客铺就了便捷的出行之路,更激活了沿线的文旅市场,让“流动中国”在春日的绚烂中绽放出勃勃生机。

从“点线运输”到“面域联动”,绘就“黄金旅游环线”。赏花专列通过“高铁+旅游”的精准衔接,彻底打破了传统旅游的时空限制。今年,“象往号”赏花专列以云南罗平百万亩油菜花海与贵州兴义万峰林喀斯特地貌为核心,匠心独运地打造了一条跨省黄金旅游环线。成昆铁路沿线的列车更是穿梭不息,每8分钟一班,单周便运输游客超7000人次,最高上座率高达93.3%,让“周末跨省赏花”成为了都市人群竞相追捧的“微度假”新风尚。这一创新设计,不仅将“世界上最美丽的春天”与“地球最美的伤疤”无缝串联,更通过“高铁+景区直通车”的无缝接驳模式,实现了“下高铁即入花海”的极致体验。铁路网从传统的“点线运输”华丽升级为“面域联动”,以跨省专列为载体,重新构建了区域经济地理格局,让地理的界限在车轮的轰鸣声中悄然消弭。

从“花海流量”到“产业增量”,绽放颜值经济之花。赏花专列不仅是观景的通道,更是乡村振兴的强劲“催化剂”。四川宜宾高县以万亩油菜花为媒,巧妙推出“赏花+研学+农产品”的复合模式,日均吸引游客近万人次,直接带动周边农家乐收入增长30%,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贵州水城玛瑙红樱桃花期吸引游客驻足观赏,结果期则产出4800吨高附加值的樱桃,形成了“春赏花、夏摘果”的产业链闭环,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云南罗平更是依托赏花专列的开行,迎来了文旅产业的井喷式发展。2025年一季度,乡村旅游收入同比增长45%,生动诠释了“一朵花撬动一座城”的乘数效应,展现了赏花经济巨大的发展潜力。

从“运输工具”到“流动文化客厅”,加速文化深度融合。铁路部门将深厚的文化基因巧妙植入旅途的每个细节,让“赶路”变成了一场沉浸式的文化盛宴。例如昆明至厦门G1752次列车首创“鲜花候车厅”,车厢内民族歌舞翩翩起舞,国风对诗互动热烈,还有“故事换鲜花”的温馨环节,让乘客在穿越五省的12小时旅程中,仿佛置身于一条“流动的民族文化长廊”。浙江G7715次列车则更是别出心裁,乘务员身着汉服,以“飞花令”赠花,辅以干花书签手作课堂,将车窗外的自然花海与车厢内的人文花韵完美交融,旅客满意度高达98.6%,展现了铁路服务从“功能满足”向“情感共鸣”的深刻转变。

赏花专列如同一把密钥,解锁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想象。当列车穿行于花海,它载动的不仅是游客,更是城乡共富的希望、文化传承的火种与绿色发展的信念。未来,随着“铁路+文旅”模式的深化,中国铁路将以更富创意的“开往春天的列车”,在新时代的版图上,续写更多“速度与诗意交织”的传奇。(杨娟 王凌颖 禹露)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