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旅游列车:驶向幸福晚年的时代快车

来源:东方网    2025-03-05 09:17
来源: 东方网
2025-03-05 09:1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铁集团等九单位联合发布《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 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行动计划》以来,一趟又一趟银发旅游列车乘着政策“东风”相继启程。

这趟承载着温情与创新的“银发专列”,不仅架起了老年群体与美好生活的桥梁,更以“铁路+”的智慧模式,撬动银发经济新蓝海,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铺就了一条“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康庄大道。

从“边缘需求”到“核心供给”,银发专列书写适老化改革新篇。数据显示,我国老年旅游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但“景区台阶多、行程赶场累、医疗配套缺”等痛点,让许多老年人“心向往之,身不能至”。“银发专列”以全场景适老化设计破题:配备无障碍通道、舒适卧铺与便捷呼叫系统,解决老年人行动不便的难题;列车上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让健康管理“随车而行”。行程安排上,充分考虑老年人的体力与节奏,放缓步伐,增加休息时间。这种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的供给模式,不仅满足了他们出行的愿望,更推动了整个旅游行业乃至社会服务体系向更人性化、更适老化的方向改革。当公共服务真正以“老龄友好”为标尺,银发族的出行便从“将就”升华为“讲究”。

从“风景过客”到“文化主角”,银发专列激活文旅融合新动能。当“银发专列”鸣笛启程,一条文旅经济的新动脉随之搏动。它串联起各地富有历史底蕴与民俗特色的文化景点,安排专业导游讲解,举办文化交流活动,让老年游客深入参与其中,成为文化体验的 “主角”。在一些民俗文化主题的专列旅程中,老人们可以亲手参与传统手工艺制作,聆听民间故事,感受地域文化魅力。这一过程中,旅游不再仅仅是空间的移动,更是文化的传承与交流。这种“慢旅深游”模式,让老年人从“打卡式观光”转变为“沉浸式体验”,既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也带动了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催生了“银发导游”“列车创客”等新职业。银发专列正以文化为纽带,让“夕阳红”点亮“夜经济”。

从“被动养老”到“主动享老”,银发专列重塑老龄社会新图景。银发列车打破了对老年群体的刻板认知,让社会看到老年人同样具有活力与追求,激励更多老年人积极面对晚年生活。银发专列的车轮,碾碎的不仅是地理距离,更是为老年人提供了走出家门、拓展社交、丰富阅历的机会,让他们在旅途中追寻自我价值,享受生活乐趣。许多参与银发专列旅行的老人表示,旅程让他们重新找回生活的激情,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心态更加年轻,让老年人不再是社会的“静默旁观者”,而是发展的“活力参与者”。这种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养老方式,有助于构建积极健康的老龄社会。银发专列正在移动空间中构建新型养老共同体——在这里,皱纹是智慧的勋章,白发是阅历的冠冕。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当银发专列穿越江南烟雨、塞北风雪,它承载的不仅是老年人对世界的探索热情,更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温度计。这趟列车既是对“积极老龄化”的生动诠释,也是银发经济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创新引擎。期待未来,更多银发专列驶向壮美山河,让“夕阳无限好”的咏叹,化作“银发亦青春”的时代强音!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遂宁工务段 张仁权)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