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学子“交筑未来”社会实践——科普赋能乡村,青春助力振兴

来源:东方网    2025-03-05 14:55
来源: 东方网
2025-03-05 14:5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筑未来”实践队成立于2022年12月,以“乡村振兴,科技未来,多元科普”为实践主题,首创“再科普”育人体系,迄今为止累计服务人群超50000人。2025年寒假,实践队依托中国科协的"翱翔之翼"计划,联合工信部属七所高校百余名师生,跨越江西、四川、河南、河北4省12县,开展了一场辐射万里的科普赋能行动。团队以"科技普惠+文化传承"双轮驱动,累计开展主题活动50余场,覆盖儿童、青少年、中老年等全年龄段群体超2000人,构建起覆盖城乡的科普网络,用科学智慧点燃乡村振兴引擎。

全域覆盖:分层精准施策,构建科普服务矩阵

图1 科普活动现场

“交筑未来”实践队针对不同龄群体,设计“全龄段分层+精准化”科普课程。在江西赣县"童心港湾",百名小学生通过"飞行原理实验室"等沉浸式课程,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在四川嘉陵一中,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科普讲堂,使学生们通过编程实践、AI应用场景模拟深入了解了AI的基本原理,激发他们对科技创新的兴趣与探索;在河南洛宁一高的“国防七子”高校宣讲为高三学子构筑起连接大学的桥梁;在四川南部县敬老院的银发课堂上,30场"反诈情景剧""智能设备实操课"帮助百位老人跨越数字鸿沟,科技温度直抵"最后一公里"。

跨界融合:产学研深度联动,激活创新裂变效应

团队突破传统科普边界,打通"企业研发-高校转化-乡村落地"的全链条。20名队员深入长城汽车哈弗研究院,将机械臂控制技术转化为乡村课堂的"航模编程课";江西于都革命老区的课堂上,以国产芯片研发历程为蓝本的"大国重器"案例教学,激发学子的科技报国志;在河南孟津"魏坡新序"古村落的调研中,团队挖掘文旅IP价值,助力文化资源向科普资产转化。更有"水火箭挑战赛""无人机测绘体验"等30余项创新活动,让500余名乡村儿童在竞技中触摸科技脉搏。

图2 实地调研现场

长效深耕:构建帮扶生态,织就城乡共兴网络

      除线下活动外,实践队还构建了“公益捐赠+长效关怀”支持体系:募捐科普图书120余册,为江西车溪初中、河南洛宁儿童福利院等6地建立“科普图书角”;与龙南思源中学建立为期三周的“学业辅导+”线上公益课堂;与定水镇双河村达成长期帮扶意向,以科普赋能当地蚕桑产业。实践队还借力互联网开展线上课程,实现科普资源跨地域共享。

标杆示范:多维传播矩阵,铸就社会影响力高地

“交筑未来”实践队官方公众号构建“筑梦履途”“筑梦瞬间”“筑梦科普”“筑梦光影”四位一体宣传矩阵,在实践期间持续输出优质原创内容,共发布科普海报、实践纪实、影像日志等百余篇高质量原创推送。北航学子以专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服务国家战略的担当。

此次“交筑未来”社会实践是北航深化“实践育人”模式的重要探索。未来,团队将持续优化科普模式,做好科普领航,推动高校资源与基层需求精准对接,以实际行动将科学知识播撒在祖国大地上。(交筑未来实践队)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