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大妈直采天目山雷笋,把江南的春天寄往全国

来源:东方网    2025-03-07 11:56
来源: 东方网
2025-03-07 11:5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钱大妈“百县千村”系列报道,旨在发挥消费端反向推动农产品供给侧改革和提质增效的优势,不断探索中国农产品品牌化发展的新模式和有效路径。

通过在全国遴选农业优势县、强势村,依托每个县、村独特的资源禀赋,钱大妈以规模化优势为依托,市场化导向为纽带,推出更多特色优质农产品,进一步助力提升县域乡村振兴主导产业发展水平,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样本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样板。

本篇内容为钱大妈“百县千村”系列报道之浙江临安站。钱大妈建起“移动锁鲜站”,笋农前脚挖笋,后脚就有专车拉走、发货。从出土到进入低温冷库,笋芯温度始终压在3℃以下,就像给春天按下暂停键,再将它原封不动地呈送给消费者。

草长莺飞,万物复苏。浙江临安,天目山竹林,裹着紫褐色斑纹的雷笋正悄然破土。

清晨,笋农踩着湿漉漉的、覆盖着砻糠的泥土,循着细微的“噼啪”声寻去——这是只有山里人听得懂的“春讯”。贴着笋根轻轻一划,沾着露水的雷笋便滚进竹筐。

身后的三轮车堆放的新鲜雷笋,还带着地底的寒气,笋农介绍道,“这笋金贵得很,太阳一晒就老,得赶在晌午前送到山下。”

笋,是中国菜里最能表达“鲜”的食材,是从竹林到餐桌,和时间赛跑的春天。

一场春雨过后,笋尖一夜之间成群结队地冒头,若不及时采摘,决定木质素积累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过氧化物酶会让笋在几天之内变成竹子。老话说“早上是笋,中午是草”,说的就是这口鲜稍纵即逝。

采摘后的笋,其中的水分含量也会随着时间流逝,鲜甜的味道也会随之衰减,因此古人对春笋的极致吃法是“傍林鲜”。

过去,常因山路颠簸、路途遥远,许多雷笋还没出临安就蔫了。如今即便是距离雷笋原产地较远的消费者,也不必望笋兴叹了。

钱大妈建起“移动锁鲜站”,笋农前脚挖笋,后脚就有专车拉走、发货。从出土到进入低温冷库,笋芯温度始终压在3℃以下,就像给春天按下暂停键,再将它原封不动地呈送给消费者。

雷笋下山后,还要经过三轮手工分拣,先检查表皮是否有磕碰伤,再检查是否有烂根、虫眼等瑕疵,最后挑拣尺寸。经验老道的笋农说道,“个头大小也要恰到好处,油焖时能吸足酱汁不散形,炖汤时孔窍里的鲜味能丝丝渗进汤里。”

过去,雷笋只能在山里现挖现吃。如今,钱大妈通过供应链优势及冷链技术让这春味走向全国。通过精准控温锁住水分和糖分,保留着原汁原味的鲜甜,色白质嫩、清香松脆。

当钱大妈的物流车辆披着晨露进山,载走的不仅是鲜嫩的雷笋,更是乡村振兴的力量和对传统美味的传承。钱大妈的“新鲜”,是从土里到锅里,每一步都算准了时间,是城市餐桌上那声咬破春天时的脆响。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