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核相仪革新电力安全!三峡大学团队引领行业新标准!

来源:东方网    2025-03-09 13:49
来源: 东方网
2025-03-09 13:4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由三峡大学本科生团队(项目负责人:徐梓程,指导老师:邱立、曹成),智能核检项目组自主研发的“智能核相仪”在电力系统领域引发广泛关注。该设备依托三峡大学重点实验室的技术支持,针对变电站入网前核相操作的高风险难题,提出了创新性解决方案,显著降低了电力作业人员的安全隐患,为我国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升级注入新动能。  

行业痛点:传统核相方法隐患重重  

当前,变电站核相主要依赖两种方式:高压一次直接核相与电压互感器二次间接核相。前者需操作人员使用绝缘杆接触高压带电部分,存在绝缘失效导致触电的风险;后者则因部分线路仅安装单相电压互感器,无法满足三相线路的核相需求,且接线调整可能干扰电网运行,甚至引发事故。行业亟需更安全、高效的技术手段。  

创新突破:智能核相仪破解安全难题

针对上述问题,三峡大学智能核检团队首创基于电缆主芯与绝缘层间泄漏电流**的核相技术。该智能核相仪无需直接接触高压侧或依赖互感器二次接线,通过高精度传感器采集泄漏电流相位信息,实现非接触式核相。设备具备核心优势:  

1. 零接触操作:彻底规避高压触电风险,保障人员安全;  

2. 全场景适配:支持10kv以上超高压三相线路核相,兼容复杂电网环境;  

历时一年,设备研发完成后,团队深入湖北省、四川省内多地变电站进行实地测试。在国网某220kV变电站的试点中,设备仅需3分钟即完成传统方法耗时20分钟的核相流程,且全程无需停电操作。基层电力员工反馈:“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极大减轻了我们的工作压力。”  

未来展望:技术赋能电力智能化

据悉,团队已与国内多家电力设备制造商达成合作意向。项目负责人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将智能核相仪打造为电力行业的‘标配工具’,让每一名电力工作者都能安全、高效地完成任务。”未来,团队还将探索设备与物联网平台的深度融合,推动核相数据云端化管理,助力电网数字化转型。  

这一创新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非接触式核相技术的空白,更彰显了三峡大学在电力工程领域的科研实力与社会担当。本报将持续关注智能核相仪的推广应用,见证“中国智造”守护万家灯火!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