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驰骋新丝路的“中国引擎”

来源:东方网    2025-03-11 09:45
来源: 东方网
2025-03-11 09:4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月27日,阿拉山口铁路口岸今年通行中欧(中亚)班列突破1000列,创历史新高。该口岸覆盖26个省市、通达21个国家,运送货物超200种。3月1日,国铁集团发布多项措施力促中欧班列增运上量,包括灵活编组、优化全程时刻表、扩充南通道海运运力等。

中欧班列以“钢铁驼队”之姿,架起了亚欧大陆的贸易桥梁。其发展不仅是物流效率的跃升,更是中国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全球供应链韧性的缩影。

口岸枢纽通欧亚,运力跃升显担当。阿拉山口口岸作为中欧班列“西通道”的核心节点,今年单月通行量突破1000列,创历史新高。其覆盖21个国家123条线路,运输货物从传统工业品转向汽车、机械等高附加值产品,折射出中国制造向产业链上游攀升的趋势。这一成就背后,是口岸通关效率的持续优化——通过“铁路快通”模式,货物通关时间缩短2-3天,成本降低20%,企业得以轻装上阵,抢占国际市场先机。口岸的繁忙景象,正是中国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的生动写照。

政策创新破瓶颈,智慧物流再提速。面对国际物流复杂形势,国铁集团以政策创新打破运力瓶颈。2025年春运期间,中欧班列开行3230列,同比增长0.7%,灵活编组机制允许最低45辆货车发车,大幅压缩组货等待时间。同时,数字化赋能成为新亮点:长三角首列国际快速班列通过数字化报关和整列换装,将运行时间压缩至6-8天,效率提升30%以上。政策与技术的双轮驱动,让“中国速度”在国际物流赛道上一骑绝尘。

南通道拓新路径,多元布局稳全局。为应对地缘政治风险,中欧班列南通道建设加速推进。这条跨越里海、黑海的线路虽耗时较长,却避开了传统线路的潜在冲突区域,成为稳定供应链的“安全阀”。2025年,国铁集团计划扩充南通道海运运力,消除能力短板,并推动跨里海国际协作机制,实现“一次申报、全域通行”。多元通道布局下,中欧班列既保障了中欧传统贸易,又为中亚、西亚市场开辟了新门户,彰显中国“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的战略智慧。

中欧班列的汽笛声,是新时代丝绸之路的复兴号角。从口岸运力突破到政策创新赋能,从传统线路优化到新兴通道拓展,这条“钢铁驼队”不仅输送着货物,更传递着合作共赢的东方智慧。在全球经济碎片化的阴霾下,中欧班列以开放之姿、创新之力、多元之策,为世界注入了一剂“确定性”,也向时代证明:真正的互联互通,从不止于道路,更在于人心与机遇的共筑。

(作者:南京东车辆段 周星成)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