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县聚焦破解村级“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通过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切实为村级组织“松绑瘦身”,让村级回归本位、激发活力,推动村级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清理挂牌,保持“阵形”,村级组织“瘦身塑形”。为“靶向”破解为村级减负问题,泰和县全面部署,组织开展了一场自上而下、村(社区)全覆盖的“清墙行动”,切实整治墙上的形式主义。深入摸排,摸清牌子乱象。聚焦“滥挂牌”问题,县级职能部门领导带队,深入63个村(社区)走访调研,实地摸清村级挂牌现状,指导全县21个乡镇对328个村(社区)挂牌情况全覆盖摸排,全面摸清村(社区)挂牌数量、种类,确保底子清,方向明。行动到位,规范村级挂牌。根据摸排情况,对照整改标准要求,由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直接负责,迅速行动落实,全面开展“清墙行动”。自去年7月“清墙行动”以来,全县共清理制度机子牌子2648块,相应的各种检查评比、台账资料等也随之大幅减少,村级办公服务场所变得“更敞亮、更亲民”,回归服务群众 功能。积极创新,创建无牌村点。为有效破解墙上的形式主义,泰和县在螺溪镇爵誉村试点探索“无牌村”建设,将村级规范制度机制进行梳理,“搬到”智慧数字化平台,让制度牌子逐渐“走下墙”,村里干部干事热情不断提升。
厘清职责,坚守“阵地”,村级干部“轻装上阵”。为将村级的事务真正“减下去”,厘清“减担子”的职责清单是关键。职责“清单化”,厘清村级事务边界。泰和县在厘清村级组织职责边界上发力,将村级事务“职责化”“界限化”,出台《泰和县村级组织依法履职工作事务指导目录》《泰和县村级组织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指导目录》清单文件,文件明确,“不得将村级组织作为行政执法、拆迁拆违、招商引资、安全生产等事务的责任主体。”“不得将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清单外的事项纳入考核内容,严禁通过考核向村级组织转嫁工作任务。”真正转变村级事务村干部“大包大揽”局面。跟踪“回头看”,确保减负成果稳固。如何有效保障村级事务规范到位,重在各部门单位严格执行为基层减负要求。泰和县注重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由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委组织部、县纪委监委、县委社会工作部、县委网信中心等单位联合组成3个督导组,以“定期+随机”方式对各单位开展落实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回头看”,督促各单位整改落实为村级减负要求,不断巩固为村级减负工作成果。据统计,事务清单执行以来,对村级组织的督察检查减少48%,台账资料减少56%。村(社区)干部有了越来越多的时间深入群众家中、田间地头,把群众问题解决在一线、把村级发展难题攻坚在一线。注入“新活力”,蓄足村级干事力量。建立社区工作者公开招录制度,通过全市统一公开招考,2024年新招录补充社区工作者队伍力量10人。做实做细网格化管理服务,深入推动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志愿者、新就业群体等社会力量下沉社区,参与政策宣讲、志愿服务、安全守护等基层治理活动,有效充实社区治理和服务力量,助力社区治理水平提升。
规范证明,不乱“阵脚”,村级效能“节节攀升”。“万能章”“奇葩证明”是村级组织普遍反映的一大负担,根治“万能章”是“减担子”的关键一招。明确证明事项,杜绝“证明泛滥”。泰和县将规范村级事项证明作为减负工作的重要内容,印发《泰和县村级组织不应出具证明事项指导目录》,清单化明确27项取消证明事项和证明替代途径及提供单位,让村(社区)干部实现从“忙盖章”到“抓服务”的转变,切实减轻村级组织负担。注重加强引导,纠正“思想之偏”。组织村(社区)“两委”干部反复学习27项不应出具的证明事项清单、替代途径等内容,进一步提高村级执行能力和运用水平。为扩大群众对不应出具证明事项的知晓度和理解度,螺溪镇爵誉村将事项清单以二维码形式展示张贴宣传,群众通过点一点、扫一扫就能知晓,切实减少群众“开错证明,白跑一趟”的时间,提高办事效率。聚焦职能职责,精准“把脉开方”。针对整治“万能章”行动中出现的执行不到位情况,村(社区)将普遍要求出具的证明事项进行了梳理反馈,经县级职能部门与相关单位协调处置,相应事权单位对不符合清单规范的证明事项做出调整。去年来,共清理不应出具证明事项18项。村(社区)干部的“担子”轻了,作风变得更加务实,党心民心更加凝聚。(来稿:廖玉艳 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