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铁路“笔”绘制连通中欧的“线路图”

来源:东方网    2025-03-11 10:44
来源: 东方网
2025-03-11 10:4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3月4日,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投入运营两周年。两年来,累计往返开行中欧班列1662列,数量稳居东北第一。从银装素裹的东北三省,到广阔的欧洲大陆,中国铁路一路飞驰,以强运力、高效率、智慧化的运输模式,敲响两地交往的大门,为中欧相连互通的“线路图”添上刚健有力的一笔。

以“强运力”起笔,双向驱动、集结运输,绘制连通中欧的“保障图”。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每年都会有源源不断的商品进入欧洲,而商品的数量之大、品类之多,无疑对货物的运输提出了极大的挑战。铁路部门针对这一情况做出积极应对,从接驳全国各地货物到沈阳集结中心,到提升集结中心集装箱的堆存能力。铁路部门稳稳干、慢慢调,一步一个脚印,拼接起连通国内、国际的超畅快、大容量“线路图”,并推动形成“双驱动、三通道、六口岸”的全网运行格局,为中欧班列的货运数量提供了强大而稳定的保障。

以“高效率”行笔,多式联运、协同联动,绘制连通中欧的“快捷图”。铁路这端,是成摞成堆的商品;铁路那端,是焦急等待着商品的人。如何让来自中国的商品,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大陆的另一端呢?这就要求运输的高速度。为满足商品运输的时效性问题,铁路部门在多个方面下了功夫。一方面,铁路部门积极完善场站基础设施、优化作业流程,尽力从运输的各个环节“挤时间”,极大促进了运输效率的稳步提升。另一方面,铁路部门充分发挥沈阳作为运输枢纽的辐射能力,与其他运输部门展开协同合作,采用多式联运的灵活运输模式,进一步缩短班列运输时间,实现更高效、快捷的运输服务。

以“智慧化”收笔,数字领航、物流可视,绘制连通中欧的“焕新图”。从货物的集结进站,到核查出站,再到运输途中的物流监控,各个环节都需要极高的关注度和人力消耗。

为解决这一问题,铁路部门积极投入“智慧班列”建设,引数字技术入班列运输,开启了智慧运输的“新”模式。通过区块链技术、物联网技术,铁路部门成功实现了商品物流的全程可视化以及单证电子化,用科技为中欧班列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过度耗费的人力从运输中得到解放,进而被投放到更加有用的环节和岗位上,铁路部门将数字技术成功转化为交通运输的“驱动力”,让中欧班列的脚步迈得更快、更远、更有力。

在亚欧大陆之上,铁路如一支贯穿始终的“巨笔”,以强运力起笔、高效率行笔、智慧化收笔,勾勒出美好未来的轮廓,绘制出中欧相连互通的“线路图”。(何新凤)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