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区委区政府“统筹全面改善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品质,服务市民美好生活需求,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高品质空港双流建设”的总体部署,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着力执行《城乡人居环境改善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立足全区人居环境实际,探寻能落地、有实效、可复制的改造思路,蓝光片区作为破解城郊结合部治理难题的“试验田”,以“拆墙透绿+功能织补”为抓手,推动1.5万居民从“望绿兴叹”到“推窗见园”,为全区三年行动打造先行示范标杆。
今天一起来看看地处双流区、武侯区、青羊区的“三区交界”的九江街道蓝光片区。
一、政策引领:以“五治工程”锚定改造方向
从“边角荒地”到“街角公园”:方寸之地承载民生幸福
双流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以“城郊结合部四化目标”(干净、有序、宜居、美丽),综合治理九江街道蓝光片区1.1万平方米小微公共空间——拆除围墙1.2万㎡、清理违规菜地800㎡,新建绿道2457㎡,增设健身器材、休憩廊架12处,垃圾分类点4处。通过“拆违增绿”,原本的治理盲区成为居民触手可及的幸福空间。
“以前这儿是破破烂烂的荒地,现在一开窗就是绿树红花,走两步就是小公园!”蓝光小区居民张大姐笑着说。她提到,以前想逛公园得绕远路,如今接送孩子、买菜回家的路上,随时能在长椅上歇脚、健身器上活动几下,张大姐一边在绿道旁的长椅上歇脚,一边指着几步外的健身器材笑道:“送完孩子顺道活动几下筋骨,回家的时间都透着草木香!”
二、机制创新:用“绣花功夫”破解治理难题
资金人力双保障:精准施策回应群众期盼
双流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以“精准施策+专班攻坚”双线发力,统筹60万元区级财政资金,将72%投入绿道、雨污管网等隐蔽工程,28%用于智慧灯杆、文化墙绘等品质提升,确保“钱花刀刃上、改到心坎里”;同时组建15人专项攻坚专班,通过“问题-任务-责任”清单闭环机制,破解权属纠纷、管线迁改等23项难题,以“功能融合”为导向新增绿化1.1万㎡、铺设人行步道2457㎡,让居民归家路成为“绿意盎然、移步换景”的幸福体验。
道路改造相关负责人坦言:“改造不是涂脂抹粉,而是用‘绣花功夫’织补民生需求。”片区新增绿化1.1万㎡、铺设人行步道2457㎡,居民归家途中也能感受“绿意盎然、步移景异”。
三、成效转化:以“蓝光经验”绘就城园相融
双流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于九江街道始终将“共建共治”理念贯穿始终,通过“需求共商—过程共管—成果共评”全链条机制激发居民参与热情:线上问卷、坝坝会征集意见219条,社区党员、商户代表化身“环境监督队”,全程紧盯施工质量,推动改造满意度达98%;更创新“社区+九江执法中队”双主体管理模式,长效保障,让“家门口的风景”从“改得好”迈向“管得久”。这片曾经的“投诉高发地”,变成了守护家园的聚集地,如今人人都是家园守护的主角,用“拆墙透绿”小切口打开了“城园相融、民心相通”的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