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市河头店镇姜格庄村,素有“草莓之乡”的美誉,是山东省重要的草莓种植基地。近年来,该村依托优质的自然条件和政策支持,逐步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模式,草莓年产量超千吨,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核心产业。然而,传统种植模式面临人工成本高、采摘效率低等难题,产业升级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筑果兴农”实践队联合莱西市政府与本地创业团队,以科技创新为支点,探索草莓产业数字化转型新路径。
科技赋能,草莓采摘迈入“机器人时代”
寒假期间,“筑果兴农”实践队师生与大数据系陈华教授组成技术团队,深入姜格庄村田间地头,与当地“筑果”创业团队展开深度合作。双方聚焦草莓产业痛点,协助研发“双垄并作式草莓采摘机器人”,通过“数据采集-智能分析-决策支持”全链条技术服务体系,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化转型。
( 参观正在组装的草莓采摘机器人)
据团队负责人介绍,该机器人集机械臂精准采摘、AI视觉识别、云端数据交互于一体,可大幅提升采摘效率。1月18日,机器人首次进入草莓大棚实地测试:经测算,该技术全面推广后预计可降低人工成本82%,为农户增收开辟新空间。
校地联动,共筑产学研融合新模式
项目落地离不开多方协作。实践队充分发挥高校技术优势,开发传感器采集系统并设计云端网站;莱西市政府则提供政策支持与资源对接,推动项目首期在多个大棚试点。当地村支书感慨:“以前采摘旺季要雇十几人,现在机器人24小时工作,省心又省钱!”
(图2 与当地村政府进行座谈了解当地情况)
此外,团队以“小草莓”撬动“大课堂”,将社会实践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通过参与田间调研、技术调试,学生们深刻体会到科技兴农的责任与使命。辅导员崔皓老师表示:“从实验室到农田,我们不仅输出了技术,更收获了扎根乡村、服务社会的信念。”
青春笃行,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实践期间,队员们深入走访农户,调研草莓产业链现状,利用计算机专业特长协助搭建电商平台,助力“姜格庄草莓”品牌线上推广。同时,团队与“筑果”创业团队就长期合作达成共识,计划建立“需求对接-技术攻关-成果转化”长效机制,持续为草莓产业注入创新活力。
(图3 村支书带领团队进入草莓大棚进行参观)
“乡村振兴需要青年力量,更需要科技支撑。”莱西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高度评价此次实践。未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将继续深化校地合作,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乡村落地生根,为培育“懂技术、爱农村、能创新”的新农人贡献高校智慧。
从传统种植到智慧农业,从人工劳作到机器人协作,姜格庄村的草莓产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筑果兴农”实践队以科技为笔、以实干为墨,书写着新时代青年助农兴农的青春答卷。乡村振兴之路虽远,行则将至;青年志向虽宏,做则必成!
(图4 姜格庄草莓)
(图5 姜各庄镇航拍图)
供稿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筑果兴农”实践队 龙子涵 崔皓 陈江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