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散兵游勇”到“精锐之师” ——采油五厂第六作业区专业化维修体系改革侧记

来源:东方网    2025-03-13 09:55
来源: 东方网
2025-03-13 09:5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以前设备出问题是班组各管一摊,费时又费力,大伙忙得团团转。”提起改革前的维修状况,采油五厂第六作业区生产指挥中心负责人徐宝成连连摇头。

油井、水井、数字化设备维修分散处理的旧模式,长期存在职责不清、资源重复、响应迟缓等顽疾。据2023年相关数据显示,平均单井维修成本高达6000元,故障处理周期超48小时,难以实现高效的工作。

有没有一种方式能让各班组高效协同、形成合力?

转机始于2024年6月。第六作业区将原有12名维修人员整编重组,建立起覆盖油井、水井、数字化及应急抢险四大领域的4个专项小组。“我们要把‘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变成‘专业人干专业事’。”维修班组长辜正东拿着新版《维修操作卡》,在曲柄销更换现场一边向采访人员示范一边解释。

经过改革后的维修体系以专业化分工、标准化操作、集约化管理实现责任层层落实、效率节节攀升、成本时时压缩。

采油五厂六区维修班员工全面保养附属部件

油井组专攻光杆、减速箱等14项基础维修,水井组主抓阀门改造与设备校验,应急组全天候应对突发状况。他们配合“红网事件上报—指挥中心派单—现场处置—闭环管理”流程,让协调难题迎刃而解。“现在接到任务单就像拿到导航图,该谁干、怎么干一目了然。”拿着刚签完字的《工作量确认单》,班组成员们觉得手里的工具都比以往更顺手。

光杆更换作业从改革前的4小时锐减至2.5小时,曲柄销维修现场实行“下令人、监护人、操作人”三方确认制,37.5%的效率提升背后是20余项标准化流程的落地。“别看这张操作卡只有两页纸,它可是集纳了老师傅们三十多年的经验。”辜正东自信地说。

4台专车全天待命,工具按需调配,“水泥车压井+吊车租赁”套餐式服务将单井次成本直降45%。财务科成本会计王超的账本上记载着改革红利:2024年7月至2025年1月累计节约60.78万元,其中光杆更换费用从6000元压减至4110元。“以前总觉得降本空间摸不着边,现在每个螺丝钉都在报表上说话。”他晃动着《维修费用对比表》,数字间跃动着真金白银的效益。

采油五厂六区维修班员工严格检修设备

改革带来的惊喜在这个冬日绽放。一次油井曲柄销突发断裂警报,应急组顶风冒雪2小时抵达现场,4小时完成抢修,3吨日产量失而复得。全程参与抢修的维修班员工孙光辉擦拭着工具感慨着说道:“标准化流程让处置时间精确到分钟,就像给设备故障装了‘止血钳’。”数据显示,改革后故障平均处置时间缩短67%,维修事故率下降90%,设备返修率近乎归零。

“这不只是维修班的升级,更是管理思维的转身。”第六作业区经理汪炜指着实时更新的“红网事件”上报平台欣喜地对采访人员说。如今,当4个专项小组的红色安全帽穿梭在井场时,老员工发现年轻人开始主动整理备件台账,技术骨干悄悄研究起跨专业维修手册。正如数字化组在最近的汇报总结中写下的:“我们省下的每一分钟,都是在为油田效益开发注入新动能。”

从“散兵游勇”到“精锐之师”,第六作业区用数据书写改革答卷,用实效印证转型决心。正如汪炜所说:“专业化维修不是终点,而是精益管理的新起点。”这支队伍将以改革攻坚见实效为抓手,在深化降本增效工程中持续挖掘潜力,为油田效益开发注入降本增盈新动力。(孙佳彤)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