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黄埔飞校领航超轻eVTOL产业化创新实践

来源:东方网    2025-03-17 11:53
来源: 东方网
2025-03-17 11:5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全球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浪潮下,智能超轻型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超轻eVTOL)凭借其技术革新与产业潜力,正成为航空领域的新焦点。作为中国低空经济人才培养的标杆机构,广州黄埔飞校以创新模式与政企协同深度参与超轻eVTOL产业化进程,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超轻eVTOL:低空经济的第三条赛道

超轻eVTOL作为低空制造的“第三条赛道”,融合了无人机与载人eVTOL的双重优势。其空机重量小于116千克,采用纯电驱动与垂直起降技术,无需适航许可及驾驶员执照,兼具轻量化、智能化与低运营成本特征。相比传统无人机赛道,超轻eVTOL可载人且实用价值更高;相较于需严格适航审定的“空中汽车”赛道,其研发周期短、技术门槛低、市场风险小,成为低空经济规模化发展的突破口。

黄埔飞校:低空经济人才培养的创新者

作为中国民航局认证的培训机构,广州黄埔飞校以“不止飞手身份,志在行业顶尖”为理念,构建了覆盖无人机、载人航空器等多场景的培训体系。其核心优势体现在三方面:

政企协同生态闭环

广州黄埔飞校依托黄埔区“4+9+N”低空起降点规划,飞校打造“培训-实践-就业”全链条。拥有军方批复的314万平方米合法空域与6000平方米实训基地,联合亿航智能开展载人无人机(EH216-S)研学项目,并与职业院校共建“低空人才蓄水池”,为学员提供实训、竞赛、就业一体化服务。

分段收费模式创新

针对行业预付学费风险,广州黄埔飞校首创分三阶段收费模式(总价9800元),学员按理论考试、实践考试节点支付费用,降低资金风险。同时为外地学员提供35天免费住宿及便捷交通指引,以低门槛、高保障吸引全国人才,预计2025年培训规模将突破2000人。

技术应用场景拓展

广州黄埔飞校深度参与超轻eVTOL应用场景开发,推动其在飞行表演、短途转场、竞技赛事等领域的落地。通过承办中小学白名单赛事及无人机大赛,加速低空文化普及,为未来城市近郊通勤、医疗急救等中长期场景积累技术验证数据。

产业赋能:从湾区标杆到全国引领

在政策、技术与资本的三重驱动下,广州黄埔飞校正从“政策试验田”迈向“产业新高地”:

标准共建:参与安全技术规范制定与行业自律组织建设;

技术攻坚:聚焦高能量密度电池、智能避障系统研发,提升飞行器载重续航比;

生态联动:与长三角、粤港澳产业基地协同,完善低空智联网、充电站等基础设施。

中国低空经济规模预计2026年突破万亿,超轻eVTOL有望成为细分市场主导力量。广州黄埔飞校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产业化实践,不仅为无人机植保、物流配送等领域输送复合型人才,更在低空交通技术验证、文化培育中发挥先行作用。

未来展望:构建中国低空经济新范式

在粤港澳大湾区“政策-产业-人才”三位一体支持下,广州黄埔飞校将持续引领低空经济创新。通过深化政企协同、优化技术生态,推动超轻eVTOL与中大型载具形成“大中小并行、多场景覆盖”的立体交通格局,为中国航空产业全球化竞争提供战略支点。黄埔区的实践证明,当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同频共振,低空经济必将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