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la:以移动空间重新定义汽车,开启生活方式新纪元

来源:东方网    2025-03-18 11:25
来源: 东方网
2025-03-18 11:2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逐智能化与续航里程,开始呈现同质化竞争的当下,房车赛道上一个名为Vala的品牌,正以截然不同的姿态进入公众视野。

它不标榜百公里加速、不强调激光雷达,而是将“自由”二字深深印刻在品牌理念之中,宣称要“让车停下来时创造更多价值”。其创始人孙海涛直言:“Vala不是一个车企,而是一个生活方式品牌。”

造车新势力的另一种逻辑:不卷参数,只造“移动第三空间”

与传统车企及“蔚小理”等新势力不同,Vala的诞生源于对“移动生活”的极致追求。创始人孙海涛的这次创业,始于疫情期间亲手搭建的一座树屋。当他发现树屋无法移动时,便萌生了“造一辆会移动的木屋”的念头。2024年底,首款原厂纯电多功能升顶「小房车」Vala Pro正式面世,其设计灵感正源自那座树屋的斜顶结构。

不同于传统房车,Vala Pro以MPV的车身尺寸解决了限高、停车难等痛点。更为关键的是,车内空间摒弃了传统的“卧室逻辑”,取而代之的是“客厅逻辑”设计:模块化轨道系统支持桌椅自由组合,发烧级音响系统可还原“录音棚级”声效,斜顶结构保障空气流通,V2L外放电功能则让咖啡机、投影仪等设备随行……

“传统车企将车视为交通工具,而Vala是‘停下来的生活空间’。”孙海涛认为,Vala完全可以支撑用户在车内办公、露营、唱K,甚至摆摊创业的种种需求场景。

在生产模式上,Vala选择“轻资产”路径,不自建工厂,而是提供设计方案,与北汽等传统主机厂合作进行量产。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研发成本,也避免了与传统车企的直接竞争。孙海涛的理念极为明确,Vala的出现并不是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相反是在“帮助车企消耗产能”。

重构销售体系:车主即“共创人”,生活方式成最强卖点

Vala的销售模式颠覆行业常规。品牌不设线下门店与销售团队,购车者通过小程序预约后,将由“共创人”对接服务。所谓共创人,即Vala车主——他们购车后即可申请成为Vala推广者,通过分享真实使用体验促成交易,并获得佣金。

这一模式的核心逻辑在于:Vala出售的不是车,而是生活方式。成功的创始人,不在少数:北京一位宝妈车主20天卖出8台车,提成超十万元;山东车主夜间摆摊卖简餐,单日毛利达1200元。这些案例又印证了孙海涛的判断:“参数无法传递生活方式,但人的真实故事可以。”

孙海涛的个人社媒账号,也是一个绝佳的传播窗口。在西湖边煮茶、于停车场直播、带孩子追极光……在抖音、视频号等平台上,记录着他与Vala日常内容,累计播放量已经超3.85亿。

而这种分享交流式的品牌内容,又反向影响着Vala团队——Vala官网的未来定位,是通过用户自发生成的UGC内容构建社区生态,一个生活方式分享平台,车主可在此交流停车攻略、摆摊经验乃至创业心得。

定位生活方式品牌:让车成为“生活容器”

“人们买的不是车,而是一种自由生活的可能性。”孙海涛如此定义Vala的品牌定位。据其透露,目前Vala用户主要集中在带娃出游的家庭和中小企业主群体。前者关注车内儿童娱乐空间,后者则将其用作移动会议室或商务接待车。

这一品牌定位的背后,是对汽车产业价值的重构。Vala弱化驾驶属性,聚焦“停车场景”,用户年均驻车时长越高,车辆价值越突出。孙海涛本人已在Vala内居住超过300天,他形容这并非妥协,而是主动选择:“在车里能找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点。”

除了Vala及Vala Pro两款车型外,未来Vala计划推出更亲民的车型,例如定价10万元以内的Vala Mini,以降低用户体验门槛。孙海涛的愿景是让Vala成为“汽车界的iPhone”——车是硬件,而无数生活场景则是可安装的“App”。

当传统车企仍在为驾驶性能竞争时,Vala已悄然开辟出一条全新的赛道——这里没有参数之争,只有对生活方式的无限畅想。

从树屋到移动空间,Vala的探索印证了一个行业趋势:当物质消费转向精神消费,产品的终极竞争力不再是功能本身,而是其承载的生活方式。正如孙海涛在直播中反复提到的那句话:“世界的美好不会一直等你,但Vala能让你随时出发。”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