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或将迎来“新武器”!麒盛科技智能睡眠“黑科技”即将面世

来源:东方网    2025-03-20 11:04
来源: 东方网
2025-03-20 11:0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5年3月19日,广州正见证一场围绕人类终极刚需的重大革新。在当下,全球45亿张传统床垫仍承载着现代人的睡眠困扰时,麒盛科技董事长唐国海在“2025世界睡眠日·第七届中国睡眠产业峰会”上,以“数字时代的睡眠产业发展与思考”为题,向世人揭开了一个关乎14亿人健康的重大命题:当一张床开始拥有 "数字大脑",当睡眠数据成为新的健康货币,中国正在引领一场改写人类睡眠史的产业革新。

从“智能床”迈向“数字哨兵”:八年铸就产业觉醒

“8年前我们推出全球首张智能床时,很多人问:床要智能干什么?”唐国海的开场白直击产业痛点,当《GB/T 45231-2025 智能床》国家标准在8月1日即将生效时,很少有人知道,这个看似普通的标准背后,是中国企业对 "睡眠主权" 的一次逆袭。而今天,智能床已成为睡眠产业的“数字哨兵”它不仅是睡眠数据的采集终端,更是健康干预的第一现场。

唐国海认为,传统睡眠产业尚处于 “卖硬件” 阶段,而数字睡眠科技正在构建 “监测 - 分析 - 干预” 的完整闭环。他形象地表示:“我们要让床成为人体的第二大脑,在失眠的‘战场’—— 床上,运用数据的‘武器’唤醒用户。

数字睡眠的“三体模型”:重新界定健康边界

在这场峰会上,唐国海首次系统阐释了数字睡眠生态的“三体模型”:

1.数字药品:唐国海提出的“智能缓释系统”,让助眠成分可以像胰岛素泵一样,根据脑电波数据实时释放。想象一下:当床垫监测到你进入焦虑期,藏在床架中的微泵会精准释放,这种“场景化给药”正在模糊药品与器械的边界。

2.数字疗法:针对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CBTI)”整合睡眠数据、环境参数(温湿度、光线)以及用户行为(睡前习惯),使智能床成为全天在线的睡眠教练。若系统发现用户连续3天凌晨1点醒来,会自动开启“白噪音 + 穴位按摩 + 呼吸引导”的综合疗法。

3.数字器械:“为什么不能让脑电波听话?”唐国海的反问直击行业痛点。基于最新的经颅磁刺激(TMS)技术,这种“物理 + 数字”的双重干预,让“躺着治疗”成为现实。

创新链的“化学反应”:从孤岛走向协同发展

峰会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中国睡眠创新链”的正式启动。这个由中国睡眠研究会、科研机构、高校、资本、产业链上下游共同组成的“创新星系”。过去五年,智能床企业深陷“参数内卷”,而新标准的实施意味着行业从“拼硬件”向“拼场景”转变。正如中国睡眠研究会蔡畅总干事所言:“我们要链住的不是产品,而是用户的整个睡眠生命周期。”

唐国海给出了破局之道:“过去我们卖的是产品,未来我们卖的是“晚安权”是“解决方案”。当智能床成为家庭健康中心,资本看到的将是万亿级的场景化服务市场。”如今,行业已形成共识:睡眠产业的最终竞争在于场景化疗愈能力的竞争。从智能床到数字孪生,从单品创新到生态构建,我们正在书写全球睡眠经济的“东方范式”。正如唐国海在演讲结尾所说:“我们并非在制造一张更智能的床,而是在构建一张守护全民新睡眠的数字网络—— 让大家都参与进来,人人关注睡眠健康,人人重视生活质量,人人善待自己,让我们睡得更好。”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