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至2月,国家铁路累计发送货物6.22亿吨,同比增长2%,日均装车17.5万车,同比增长3.5%,为人民群众温暖过冬和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年1-2月,国家铁路累计发送货物6.22亿吨,同比增长2%,日均装车量突破17.5万车,这一数据不仅折射出物流动脉的强劲搏动,更彰显了铁路运输在服务国家战略、保障民生需求中的关键作用。透过数据背后的结构性特征,一条兼具战略定力与民生温度的发展路径清晰可见。
为保障民生,铁路货运起到“压舱石效应”。作为国家能源运输的钢铁大动脉脉,1-2月,国家铁路发送煤炭3.01亿吨,其中电煤占比达77%,铁路直供电厂存煤持续高位运行,为京津冀、东北等地区能源安全筑牢防线。这种精准调度能力,既得益于山西、陕西等煤炭主产区的集约化装车组织,更依托于铁路网络“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战略通道布局。当大秦铁路2月货运量同比微降0.5%时,全国铁路通过优化运力配置,仍实现了煤炭运输总量稳中有增,彰显了铁路运输在服务国家战略、保障民生需求中的关键作用。
为民生护航,铁路货运传递“发展温度”。增长数据的背后,是铁路部门对民生需求的温情回应。2月份粮食运输同比增长33.2%、化肥农药增长2.7%的数据,印证着“春耕专列”与“绿色通道”的政策效能。这种以铁路为纽带的生产资料输送网络,既保障了“米袋子”“菜篮子”的稳定供应,更通过降低农资运输成本,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数据显示,铁路部门通过“公转铁”改革,已推动集装箱运量同比增长14.6%,而多式联运“一单制”服务的推行,更让物流成本下降与效率提升形成良性循环,铁路发展的同时,还传递着为民生护航的温度。
为实现美好未来图景,铁路货运挺起“钢铁担当”。站在“十四五”中期的节点,铁路货运承载着更深远的历史使命。国铁集团提出的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目标,正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深度融合。对内,通过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58.4%的增速,加速区域经济协同。对外,依托中老铁路跨境旅客运输57.9%的增长势能,拓宽国际物流通道。这种内外联动的战略布局,使铁路货运成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关键支点。
当复兴号列车以350公里时速演绎“中国速度”时,货运钢轨正以另一种姿态诠释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铁路货运成为经济韧性的刻度、民生福祉的标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征程中,在速度与质量的平衡中,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运输答卷。(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