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中学临安班:用师爱架起临白两地的桥梁

来源:东方网    2025-03-20 16:20
来源: 东方网
2025-03-20 16:2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3月19日,在白玉中学临安班的教室里,一场生日会正在进行。讲台上摆着写有“陌上临安,花开白玉”的蛋糕,临安支教老师和孩子们载歌载舞,为即将生日的同学庆生,也为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颁奖。生日会是老师们的“秘密武器”,也是临安班的传统。在每学期的生日会上,老师们自掏腰包准备蛋糕和奖学金,让寄宿的孩子感受班集体的温暖,也树立起了学习的榜样,用老师们的话说:“要让他们感觉学校就是他们的第二个家。”不过这份温暖并非偶然,而是多年来两地教育帮扶结出的硕果。 

时光回溯至2021年,杭州市临安区和甘孜州白玉县结对,临安区教育局选派多批次骨干教师赴白玉支教,并于2023年在白玉县中学设立临安班,由临安的老师负责临安班的教学与管理工作。马俊、王峰云、宋云锋、叶建京成为临安班首批教师。

2024年8月,范益龙、马铭、吴华斌、王潮梁四位教师接过接力棒继续耕耘。该班学生大多存在知识积累较薄弱,学习习惯不佳等问题。临安教师们通过分层教学、制定班规、家校联动,组织军训、为每个孩子定制了学习目标,让学生们逐渐学会了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有效改善了班级存在的问题。    

班主任范益龙老师教授物理和生物两门学科,这已经是他第二次赴白玉支教。在学习方面,范老师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核心目标;在生活上,他更是孩子们的“家长”,学生的衣服破了,他都会亲手缝补。

马铭老师教授语文和道法两门学科,他用趣味教学开启学生的文学视野,紧扣教材又拓展课外知识,为高原孩子开启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户。

吴华斌老师教授英语和历史两门学科,鼓励学生用英语写日记、聊天,甚至模拟生活场景开口表达;他为孩子们讲述历史典故,让孩子们更好的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

王潮梁老师教授数学和地理两门学科,他针对同学基础不同的特点,为每一位孩子定制学习目标,将复杂的逻辑问题拆解成有趣的小关卡,培养了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位老师常常备课到深夜,共同探讨教学方案;也利用周末时间深入牧区开展家访,很多时候,光往返就要花费长达6个多小时。老师们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他们坚信:“教育是一棵树摇动一片森林,一个灵魂唤醒一群灵魂。”

老师们的真情付出也结出了硕果。2024年期末考试中,临安班学生的四门主课取得平行班第一名的好成绩,各科总成绩名列八年级平行班第一。但比成绩更珍贵的,是孩子们眼中燃起的希望。一位家长说道:“没有想到孩子的成长这么快,现在孩子回家会教弟弟妹妹说英语!”

教育是育人的科学,尊重学生、激发兴趣,遵循规律、找准方法,完善机制、提高效率,就能实现教学相长。如今,“陌上临安·花开白玉”已成为两地教育帮扶的响亮品牌,正如支教教师马铭在朋友圈写下的:“用师爱架起临白两地的桥梁,让知识与希望的清泉,漫过雪域的青青草原。”

支教教师们用教育的火种点亮了更多孩子的希望,让我们一起静待青春之花的未来绽放。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