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涌动八桂景,高铁连城焕新颜

来源:东方网    2025-03-21 11:23
来源: 东方网
2025-03-21 11:2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春水初生,草木欣荣。当桂东南的油菜花田染成金黄,荔园飘香之际,一列列银白“铁龙”正穿梭于八桂大地。2024年12月30日,南珠高铁南玉段正式开通运营,玉林自此接入全国高铁网,广西成为全国首个“市市通高铁”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这条串联起桂东南美景与美食的钢铁动脉,不仅重塑了区域时空格局,更以“诗与远方”的双重魅力,书写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篇章。

高铁赋能,将“八桂名片”推向“黄金走廊”。193公里的南珠高铁南玉段,将南宁与玉林的时空距离压缩至48分钟,形成了桂东南与粤港澳大湾区便捷互通的“2小时经济圈”,让南宁老友粉的酸香、玉林牛腩粉的醇厚、平南奶茶的甘甜,这些独属八桂风味的流动名片以“八横八纵”网络为骨架,走向全国多地。南玉高铁的开行正如古诗所云“岭南都会”盛景重现,高铁让“一城一味”化作“一日品尽”,让一座座千年古城融入高铁互联的发展浪潮。

产业助兴,用“资源禀赋”汇聚“发展动能”。玉林地处桂东南,毗邻粤港澳,前临北部湾,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经济区“两湾”联动发展的重要支点,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物流节点,随着南玉高铁开通与南珠高铁的持续建设,构建“通江联河达海”新格局的步伐进一步加快。高铁不仅架起企业发展的“黄金路”,更激活文旅农业的“产业带”。北流陶瓷、容县沙田柚、博白桂圆等特色农产品通过高铁冷链走向全国,2024年广西高铁旅客发送量突破1.3亿人次,文旅融合收入同比增长37%,为南玉高铁沿线企业与百姓带来了切实可靠的发展红利。

文化焕新,从“山水留痕”到“诗意栖居”。高铁的便捷性加速了区域间文化流动,不同地域的游客与本地居民在交流中碰撞出创意火花,促使广西传统民俗如兴业鹩剧、玉林木偶戏等非遗文化突破时空限制,通过高铁车厢、站台等场景实现现代性转化。玉林北站以“凤凰展翅”为设计意象,将山水文化融入建筑美学,成为城市新地标,既彰显了地域文化自信,又为市民与游客提供了诗意栖居的视觉意象。同时,高铁串联起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景区、鹿峰山等文旅资源,形成“高铁+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这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双向互动,不仅激活了沉睡的文化遗产,更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于山水之间觅得诗意生活的精神原乡。

春潮涌动处,铁龙正疾驰。早春时节,当南宁与玉林的盎然春意在高铁车窗上“无缝衔接”,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八桂风情,更感受到“发展共民生一色”的生动实践。“高铁连城,铁路助兴”,新时代的广西正以铁路高质量发展助力民族地区复兴起笔,书写着“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壮美诗篇。(柳州工务段 刘俊良)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