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龄化社会进程加速的当下,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与社会参与愈发受到关注。其中,老年旅客火车票兑换优惠政策的升级,无疑是一项兼具社会公平与资源优化双重价值的必要举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政策体现社会关怀,回应老龄化时代核心需求。国家统计局预测,202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3.2亿,占总人口的22%。如此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其出行需求正持续增长。然而,现实中老年人在铁路出行时面临诸多难题。传统购票流程里,线上抢票对于不熟悉数字技术的老年人来说困难重重,身体机能的下降也让他们在面对上下铺选择时力不从心。令人欣喜的是,国铁集团在2024年底升级12306系统,60岁以上旅客自动优先分配下铺、增加线下人工窗口配额。这一系列政策,是对老年人出行难题的有力回应,彰显了社会对老年群体的关怀,满足了老龄化时代老年群体的核心出行需求。
资源优化配置,激活 “银发流动” 经济潜力。老年群体出行时间具有灵活性,优惠政策能够有效引导他们错峰出行。数据显示,2024年银发群体淡季出行占比同比提升18%,大大缓解了春运、暑运等高峰时段的运力紧张局面。老年旅游、探亲需求的增长有力带动铁路沿线餐饮、文旅消费。我国通过火车票优惠政策,同样可以挖掘 “银发流动” 背后的经济潜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需配套系统性措施,防范政策落地偏差。虽然优惠政策利好明显,但在落地过程中仍需配套系统性措施。部分老年人在积分兑换操作上存在门槛,推广车站 “适老化教学服务” 就显得尤为重要。上海虹桥站2024年培训志愿者超500人次,辅助老年人完成线上操作,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范例。
老年旅客优惠绝非简单的“让利”,而是老龄化社会治理的生动缩影。未来,我们还可进一步探索分层优惠,打通铁路与医保、养老数据,开发 “康养探亲专线” 等定制产品。通过政策的不断迭代,既能让老年人感受到 “老有所享” 的温暖,又能挖掘银发经济新动能,实现社会效益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让我们的社会在应对老龄化挑战中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张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