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创新劳动教育模式 打造“六个融合”育人新范式

来源:东方网    2025-03-21 16:55
来源: 东方网
2025-03-21 16:5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阳春三月,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的荷塘景园基地内,一片绚烂多彩的油菜花海正欣然绽放,金黄、橙红、粉嫩、紫罗兰交织成一幅绚丽的画卷。该基地是共青城市首个集教学、科研、科普、生产及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智能基地。这里常年可培育大小盆景200余盆、花卉20000余盆、地被植物5000余株。

在新农科教育背景下,南昌商学院依托荷塘景园基地,积极探索“六个融合”的劳动教育体系,充分展现了劳动教育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功能。在2023年和2024年全省大中小幼劳动教育宣传展示作品评选活动中,学院荣获高校组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成果丰硕。

劳动教育与党建品牌建设相融合,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党建引领方面,基地已成为生动的思政课堂。植树节、劳动节期间,师生党员累计开展30余场美化实践活动,"映日荷"等党建品牌内涵得到深化。

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培养了学生家国情怀及奉献精神。通过引入传统花木相关诗词、民歌、绘画和舞蹈等作品,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引入劳动故事,树立“劳动最美丽、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的观念。

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提升了学生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该院管理系、人文系等六大专业协同,在基地开展园林景观设计与生态养护实践,年均打造17个主题庭院,培育向日葵、千日紫等100余种特色植物。这种沉浸式教学模式,使学生专业技能不断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培养效果显著。

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与创业精神。学生自主设计并亲自实施小型园林工程项目,通过实践学习将创意转化为现实。开发具有特点的花卉种植与销售模式,将传统农业与现代商业理念相结合,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

劳动教育与文明养成教育相融合,培养了学生劳动习惯和文明素养。创新“第二课堂+劳动教育”模式,通过PU平台发布志愿活动上百场,吸引了上万名青年志愿者踊跃参与。从翻地施肥到景观维护,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劳动创造美”的真谛。

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相融合,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每年暑假组织青年志愿者留校参与荷塘景园基地迎新花卉培育,成功培育出三角梅、向日葵、百日草、波斯菊、凤仙花等花卉品种,深受全院师生喜爱。参与学生深有感触:“看着亲手培育的花苗装点校园,真切体会到劳动的价值。”

基地负责人介绍,占地50亩的荷塘景园集教学、科研、科普于一体,由温室区、盆景展示区、园林工程实训区、月季园、露天花卉栽培区等12个功能区域构成。这种产教融合的实践平台,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参与真实生产项目,真正实现“做中学、学中悟”。

该院院长胡国良表示,学院将继续深化劳动教育改革,充分发挥荷塘景园基地的独特优势,构建更加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以实现劳动教育的全面化、系统化、科学化,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坚实基础。(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乐丽红、张锦扬、钟雅钰、饶多香 供稿供图)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