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探秘浙江“千万工程”,下浙南乡村振兴实践

来源:东方网    2025-03-24 10:27
来源: 东方网
2025-03-24 10:2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南探索小队” 开展了一项针对浙南地区乡村振兴实践的深入调研。该调研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样本与理论依据。

自 2003 年浙江省启动 “千万工程” 以来,浙南地区积极响应,通过生态修复、文化激活与产业升级等多维度策略,开启了一场深刻的 “乡村革命”。为全面了解这一变革,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南探索小队” 于 2024 年 3 月至 2025 年 2 月期间,深入丽水、温州等地的 6 个县、23 个行政村,团队成员范青青运用无人机航拍建模、土壤光谱分析等先进技术,构建了包含 286 项指标的乡村发展数据库。通过 AI 算法比对,团队发现调研区域内 83% 的村庄存在 “生态资源闲置、特色产业分散、文化记忆空心化” 等共性问题。

团队成员合影

在景宁畲族自治县梧桐乡,团队利用三维建模技术还原了 1700 亩荒废梯田的水系脉络,并结合气象大数据制定了 “旱稻 + 中药材” 的立体种植方案,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调研团队还对浙南地区的三市十三县进行了广泛走访,通过抽样调查、问卷调查及文献研究,对永嘉县、景宁畲族自治县、龙泉市等地的多个村庄进行了重点调研,全面掌握了当地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

在永嘉县枫林镇镬炉村,团队在学院教师林文龙和李永宁的指导下,深入了解了当地传统产业 “沙岗粉干” 的制作工艺,团队成员陈好、邓梦琳在村民的指导下体验了粉干的制作过程,并参与了粉干产品的直播销售。镬炉村驻村干部黄书记表示,近年来,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共富工坊项目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还带动了村民增收。同时,村庄注重文化传承,修缮古建筑,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认同感。

团队采访镬炉村村民

在温州市乐清市柳市镇,团队在教师林文龙和李永宁的带领下实地考察了乐清市刘建挺先生创办的农业现代化庄园——梦想乐园。团队成员范青青、陈丹妮在刘建挺的推荐下参观了非物质文化交流展。在参观过程中她们还体验了细纹刻纸制作的过程,并帮助非遗传承人通过直播的方式售卖乐清龙档、黄杨木雕等非遗手工艺品。刘建挺说到:“我非常希望有更多像你们一样的年轻人来帮助我们宣传本地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我创办的梦想乐园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柳市镇的经济发展,为一些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了他们的的收入。我日后会一直坚持为柳市镇的发展探索出一条生态价值转化、文化活态传承与治理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兼具理论与实践创新价值。”

此外,通过采访村中老人与返乡创业青年,团队成员俞思甜了解到,村庄基础设施的改善极大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返乡青年对通过特色产业与乡村旅游推动村庄经济文化发展充满信心。

团队与指导老师交流讨论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南探索小队” 通过此次调研,借鉴 “千万工程” 的成功经验,致力于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模式。团队致力于开发与乡村振兴相关的宣传网站与实用软件,整合 “千万工程” 实践经验与浙南乡村振兴政策,通过精准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强化生态保护、传承地方文化、完善基础设施及推广数字技术应用,推动乡村振兴政策的有效落地。

此次调研不仅为浙南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了实践指导,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