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赋能乡村振兴:东营职业学院家庭教育工作创新实践与探索

来源:东方网    2025-03-24 10:25
来源: 东方网
2025-03-24 10:2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东营职业学院以服务区域发展为己任,聚焦乡村家庭教育短板,创新构建“政府+高校+社会机构”协同育人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教育动能。

一、乡村家庭教育现状与挑战

据东营职业学院2023年调研数据显示,东营乡村地区家长群体存在文化水平偏低、教育投入偏低、教育能力偏弱的问题。尽管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发展带来机遇,但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导致乡村儿童发展受限,乡村文化活力不足,制约了乡村人力资本的提升。

二、东营职业学院家庭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为破解乡村家庭教育困境,东营职业学院整合高校资源、政府力量与社会支持,打造区域性家庭教育服务高地,形成“理论研究+实践服务+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

(一)专业团队引领,构建智库支撑

学院成立家庭教育学院,组建跨学科专家团队(涵盖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开展家庭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指导。同时,在妇联、教育局支持下,与多部门合作建立“人才智库”,通过“引进来+走出去”机制,选派教师赴政府部门顶岗锻炼,吸纳行业专家参与课程开发,形成“高校智库服务政府决策、政府需求反哺高校建设”的良性循环。

(二)精准服务下沉,赋能家长群体

针对乡村家长需求,学院设计分层分类培训体系:线上+线下融合,开发“家庭教育微课堂”小程序,推送科学育儿知识;联合社区开设“家长成长沙龙”,通过案例研讨提升实操能力;定制化课程,针对务农、务工家长时间碎片化特点,推出“周末课堂”“夜校讲堂”,覆盖家庭教育理念、亲子沟通技巧、心理健康指导等内容;公益服务覆盖广泛,组织师生团队深入乡村开展“百场家庭教育进村居”活动,累计服务家庭超1.2万户,惠及家长3.5万人次。

(三)政校企协同,打造全链条生态

学院牵头承担东营市家庭教育学会工作,联动政府、企业、公益组织构建服务网络。打造“智慧家长”培育项目,为乡村家庭提供免费咨询与个性化指导;整合资源,引入企业资金设立“家庭教育公益基金”,资助低收入家庭子女教育;输送人才,开设“家庭教育指导师”职业培训课程,为乡村培养持证专业人才400余名,有效缓解基层指导力量不足问题。

(四)科研反哺实践,创新乡村文化路径

学院将乡村文化传承融入家庭教育研究,挖掘黄河口地域特色,开发“家风家训与乡村治理”系列课程,引导家长以传统文化涵养家风,以现代理念赋能家教。推广“家庭文化积分制”,将亲子阅读、志愿服务等纳入积分管理,激发家庭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获教育部立项课题1项,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11项。

三、成效与展望

通过三年多的探索,东营职业学院的创新模式已初见成效:乡村家长科学育儿知晓率提升至78%,家庭教育支出占比年均增长12%,超90%受访家庭表示亲子关系显著改善。学院获评“山东省家庭教育实验基地、“家庭教育进社区”试点单位、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家庭教育镜像研学首家试点单位,经验被全国乡村振兴产教融合联盟列为典型案例。

未来,学院将进一步深化“家校社”协同机制,推动家庭教育与乡村产业、文化、生态振兴深度融合,为全国乡村振兴贡献“东营方案”。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既需立足当下破解现实困境,更需放眼未来培育内生动力——东营职业学院正以行动书写这份答卷。(东营职业学院  王雅宁)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