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系:以创新为翼,翱翔于智能驾驶技术变革前沿

来源:东方网    2025-03-24 11:18
来源: 东方网
2025-03-24 11:1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智能驾驶如日中天的当下,一场对汽车传统构造的革命正在进行,当数字信号替代了传统的管路系统、机械结构,苏州坐标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坐标系”)正站在这场技术变革的前沿,引领着线控底盘技术的革新浪潮。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飞速发展,车辆对精准、快速响应的制动、转向及底盘控制需求日益增长,而纯机电线控制动系统(EMB)作为这场革命的核心,逐步成为智能汽车的新标配。

● “新兵”不新 多项第一    

“虽成立于2023 年,是制动行业的新兵,但我们团队已在该行业深耕十几年。公司专注于纯机电线控技术,涵盖线控制动、线控转向以及线控底盘XYZ融合技术的研发。目前已斩获产品开发成熟度、专利数量、工业化量产成熟度、客户开发项目数量这四项行业第一。 ”在对话的开始,颜士富以平和的语气展现出坐标系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在传统液压制动系统摸爬滚打十余年,颜士富选择专注于纯机电线控技术,采用全栈自研,没有做任何液压相关产品。坐标系的团队注重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EMB专利数量行业第一,关于EMB的专利,每三个就有一个是坐标系的。” 颜士富认为,作为智能化驾驶发展之路上的核心技术变革之一,EMB是对传统液压制动系统的革命性颠覆。

据悉,EMB具有更高效的响应速度、更精准的控制能力以及更灵活的功能拓展性。随着智能汽车市场份额突破60%,自主品牌智能汽车市场占有率超过 70%,智能驾驶技术快速发展。线控底盘作为智能驾驶和电气化的核心支撑,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坐标系敏锐洞察到这一趋势,将线控底盘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凭借这一技术在行业内占据了领先地位。

颜士富表示,坐标系已在苏州建成全球第一条EMB自动化总装线,并完成调试,实现小批量试跑,年底将实现批量化交付。 “这一成就标志着中国在底盘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为行业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他自信的表示,基于智能驾驶技术的成熟、政策的推动以及市场需求的增长,2026年将是线控底盘批量上市的元年。坐标系已经提前布局,为迎接这一市场机遇做好了充分准备。

  严控品质 追求创新

一项技术的转变,在为人们带来不同体验的同时,也带来了考验。尤其对于汽车制动系统,EMB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我们对产品质量要求极高,采用远超行业标准的验证手段。例如,坐标系EMB的疲劳耐久测试标准为400万次,是行业标准220万次的近两倍。 通过这种严苛的测试,确保产品在各种复杂工况下都能保持稳定可靠。”颜士富表示,坐标系通过2024和2025年两次冬季测试,增强了行业对EMB系统的信心。“在冬季测试中,坐标系吸引了上百名客户前来体验产品。客户对EMB系统的性能和成熟度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性能远超液压系统,成熟度也超出预期。”颜士富骄傲的说,通过冬测坐标系不仅收获了大量客户认可,也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

在行业定位上,颜士富将坐标系设定为Tier0.5供应商,“相比传统的Tier1供应商,在产品定义、功能开发、架构设计等方面,与客户深度互动,共同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这种合作模式不仅缩短了研发周期,也降低了成本,为客户创造了更多价值。”据悉,公司通过产品平台化和标准化设计,实现了成本的有效控制。目前,产品分为65kN、45kN、35kN、25kN夹紧力系列, 可覆盖车厂所有产品需求,避免了传统液压时代多种卡钳型号的复杂配置,为客户提供了模块化和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此外,坐标系不断挖掘用户需求,开发出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功能。如近期发布的SEMB智能漂移过弯功能 ,通过精准控制每个车轮的制动力,能够显著提升车辆的弯道操控性能,让MPV驾驶者都能体验到前所未有的漂移乐趣;四轮驻车功能 则可在陡坡、冰雪等复杂路况下为车辆提供更安全的驻车保障,有效防止车辆滑坡或溜车;而针对越野场景的四轮独立控制功能 ,更是满足了越野车在野外复杂环境下的特殊需求,让车辆在各种恶劣地形中都能游刃有余。

“所以你会发现,我们从团队的搭建、产品组合的配置,到整个功能的创新,都是紧紧围绕着系统方案来开展和布局的。”颜士富的话语中透露出满满的自信与决心,“在整车端,我们作为Tier0.5供应商,可以协助主机厂更早地将这套先进的系统方案扎扎实实地落地,共同推动智能汽车的发展进程。”

据悉,2025年3月29日以上所提及的新技术将会与大众见面,颜士富表示:“我们非常期待这些新技术成果的发布,相信它们将会为智能驾驶领域带来新的突破和变革。坐标系致力于高性能EMB全球第一的目标,并实现让每一辆车都有机会用上EMB这样的线控底盘技术。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