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2个月,中欧班列西通道累计通行中欧班列2619列、同比增长8.1%,进出口过货量累计完成487.1万吨、同比增长15.4%,为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力运输保障。
动脉贯通,跨境通道织就黄金网络。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三个口岸,阿拉山口与霍尔果斯两大国境站分别承载着123条、85条线路,二连浩特口岸将中国24个省份与欧亚70多个城市紧密串联。从西安集结中心开出的班列,5天左右即可抵达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时效提升40%;苏州、连云港等长三角枢纽则通过“前展后仓”项目,将宠物食品、箱包等特色商品送入欧洲市场,跨境电商货物运输额同比激增3.8倍。如今的班列网络,不仅是“中国制造”的输出管道,更成为沿线国家共享发展机遇的纽带。
智联万物,技术革新重塑物流范式。在霍尔果斯站场的灯火下,毫米级调度与“7×24小时”通关已成为日常;二连浩特海关运用无人机、智能查验车等设备,将通关效率提升至“随到随放”;厦门检车员邱龙以“锤到、眼到、心到”的千次弯腰,护航每趟班列零隐患启程。在技术赋能下,智慧化不仅体现在硬件,更融入生态。江苏中欧班列推出冷链运输、商品车专列,西安集结中心通过“干支结合”实现全国货物高效集散。如今,中欧班列已织就208条跨境动脉,将“中国制造”与欧亚需求紧密串联,更让世界感知中国开放的脉搏。
命运共链,开放动能激活全球经济。“长风破浪会有时”,中欧班列在全球产业链震荡中劈波前行。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中欧班列运输货物超207万标箱,为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创造74.6万标箱货运纪录,同比增长11%。这条通道不仅输送货物,更传递发展理念。荷兰的奶粉、波兰的琥珀借返程班列进入中国,而中国“新三样”产品则通过优先运输机制抢占欧洲市场;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将实现干线与深水港联动,推动对共建国家贸易占比提升至47.5%;在今年莫斯科物流盛会论坛上,众多中欧物流企业共绘数字化走廊蓝图,75万标箱年度目标彰显合作信心。班列所至,就业新增、产业集聚、区域融合——如二连浩特口岸十年间从2条线路扩展至71条一样,带动万余种商品流通,这便是“一带一路”倡议下共享繁荣的生动注脚。
驼铃古道丝绸路,铁马新途贯亚欧。未来,随着智慧化升级的推进,中国将以更高效的“陆上桥梁”,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持久动力,让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光照亮更远的疆域。(李斯、李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