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深耕探真知,多维聚力献良策—上海政法学院学生团队多维度调研成果落地见效

来源:东方网    2025-03-24 13:35
来源: 东方网
2025-03-24 13:3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环境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在农产品跨境贸易、文化传播、绿色低碳转型和基层法治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日,上海政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四支学生调研团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实地展开调研,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为相关领域的发展贡献了宝贵的智慧和力量。

经纬度 实践团队:为跨境农产品贸易“把脉开方

上海政法学院"经纬度"调研团队历时6个月,深入36个中国"一带一路"重要临海和内陆节点城市,跨越俄罗斯、土库曼斯坦等两个国家,对农产品跨境贸易模式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究,最终形成了7万字的调研报告与50个跨境贸易案例,成果丰硕。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聚焦农产品贸易的特殊性,发现"一带一路"农产品跨境贸易中存在诸多结构性矛盾:1、生产端标准化缺失导致的品质波动;2、物流端高损耗形成的成本压力既有政策协同不足引发的贸易壁垒;3、市场适配性差造成的需求错配。针对这些"原发刺激传导断裂、后发刺激反馈迟滞、平台积货积账加剧"的复合型难题,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供需平衡双循环模型"。该模型以"政策协同-数据驱动-物流提效"为核心逻辑链,通过构建区域性标准互认机制、部署智能冷链网络、开发区块链溯源体系等创新举措,系统破解农产品跨境贸易的系统性梗阻。实证表明,政策协同度每提升1个单位,出口合格率可提高2.3个百分点;数据反馈速度加快可使订单增长率提升18%;物流效率优化则能降低78%的货损率。

目前,团队整理的典型案例和解决措施受到多位行业专家的认可,被多家农业外贸企业用于农产品出口,在实际业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些实践为农产品跨境贸易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切实推动"一带一路"农业合作从"规模驱动"向"质量-效率-包容性"三位一体转型。

( 项目成员:曲承志、劳力、孙慧玲、张暄翊、张筱翊、高逸珂、桑嘉灵、胡宇晨)

数媒驼铃 调研队:下沉文旅数字化破局路径 探索之旅”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当数字浪潮裹挟着文明的回响叩击大地,三四线城市的青石板巷弄里,一场静默的文化觉醒正在生长。在国家大力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该研究团队聚焦新媒体时代文旅流量转化的核心痛点,历时数月,跨越全国,深入调研 33个具有文旅产业发展潜力的城市,覆盖多元地域、年龄与文化背景的样本群体,综合运用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通过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团队发现了地方文旅“爆火-衰退”的双向逻辑:爆火的逻辑在于文化基因的精准解码和治理创新的有效实施,而衰退的根源则在于结构性短板、文化空心化以及外部竞争压力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团队提出了"火山-海岛双模型"理论框架,为破解中小城市"爆火易、长红难"的产业困局提供了系统化解决方案。

目前,研究成果已形成政策建议报送相关地方政府部门。随着Z世代逐渐成为消费主力,这项立足文化本底、拥抱数字变革的创新研究,将为三四线城市文旅产业转型打开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

( 项目成员:杨康妮 赵宇 黄伊洛 徐诗媛 胡玥 茅鸣鸣 沈千慧 周抒怡

“绿碳先锋”项目组:助力制造企业绿色转型

随着 2030 年“双碳”目标的临近,制造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环节。上海政法学院“绿碳先锋”项目组成员历时 13 个月,深入走访全国东、中、西部 20 个城市的 26 家制造企业,全面调研了当前改革现状和困境问题。他们试图从系统动力学的经济学视角出发,深入发掘制造业绿色转型过程中的动态传导关系,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发现中小企业在技术、资金方面存在明显的转型瓶颈。针对这一情况,团队构建了“技术研发 - 金融支持 - 人才培育 - 政策落地”全链条体系,根据不同区域企业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出适配的转型方案。在江苏南通某机械制造厂的试点中,团队提出的节能改造方案取得了显著成效,帮助企业降低了 15% 的能耗成本。这一成果不仅为该企业带来了实际的经济效益,也为其他制造企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 项目成员:王冠恒 顾霄尧 高嘉鑫 李佳宝 张韬丰 黄雯雯 赵彦婷 周睿熙)

算法正义联盟 调研团:推动基层法律服务“下沉”

公共法律服务作为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行的公共法律服务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城乡法律服务资源分布不均、调解专业性不足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上海政法学院“算法正义联盟”调研团聚焦长三角 26 个城市,通过实地考察和深入分析 40 个典型案例,提出了分层建设方案。

具体而言,该方案建议在上海等中心城市建立法律智库,汇聚专业法律人才,为复杂法律问题提供智力支持;在嘉兴等节点城市发展特色调解服务,结合地方实际,创新调解方式,提高调解专业性;在乡村地区推广“法律明白人”培养计划,通过培养一批懂法律、会调解的基层人才,提升乡村法律服务水平。此外,团队还开发了普法小程序,并已在浙江 3 个乡镇进行试点,累计解答群众法律咨询 500 余次,有效满足了基层群众的法律需求。

( 项目成员:孙晋东 应信凯 吴迪 方奕宸 李妮倍 李秦妮 李泰然 史文璟)

上海政法学院这四支调研团队虽然研究方向各异,但都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成果转化,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上海政法学院始终积极开展“大思政课”相关系列活动,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致力于引领学生德法兼修、全面发展,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学校不断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促互进,“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融通融合,为学生搭建了广阔的成长平台。

“坐在教室里想不出车间里的真问题,只有走进现场才能提出有用方案。”目前,四支调研团队的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农产品跨境贸易、非遗文化推广、企业节能改造等实际场景,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将持续支持学生把课堂所学与社会所需紧密结合,鼓励青年学子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让青年智慧在服务国家战略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贡献更多的青春力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