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黑河流域生态监测技术联合测试及应用示范”正式启动

来源:东方网    2025-03-25 13:36
来源: 东方网
2025-03-25 13:3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2025年黑河流域生态监测技术联合测试及应用示范”第一次工作会。

会议旨在通过黑河流域真实场景下的联合测试,验证与比对相关监测技术的精准性、可靠性与稳定性,推动生态监测技术的协同创新,促进生态监测仪器国产替代与升级;通过开展黑河流域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技术检验与应用示范,为全国生态修复监督提供科技支撑。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宁波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等单位的60余位专家学者,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涵盖了冰雪、冻土、森林、草甸、农田、湿地、荒漠等多种生态系统,具备复杂的地貌和生态环境,又有坚实的观测基础,是验证生态监测仪器装备适应性和稳定性的理想场景,此次联合测试以项目群的方式组织推动“大协作、大集成”的科研组织模式,是践行有组织科研、创新专项管理举措的一次有益探索。希望各单位能打破项目、单位的界限,凝聚共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并期待各团队顺利完成测试与应用示范任务,为全国脆弱生态区监测提供可复制的“黑河经验”。

会上,各单位代表交流了联合测试的工作思路,并围绕本次联合测试工作方案开展了深入讨论。此次联合测试将于2025年6-9月(夏季干旱环境)和2025年10月-2026年2月(冬季高寒环境)在黑河流域开展,共有18个重点研发项目。其中,15个项目来自“典型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重点专项,3个项目来自“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项目经费合计3.68亿元,涉及50余家科研单位参加(课题级别)。

目前联合测试团队已制定了工作方案、数据共享规则等,正在编写技术方案,标志着“2025年黑河流域生态监测技术联合测试及应用示范”正式启动。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