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区职业高级中学校(以下简称“上党职高”)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理念,大力培养德技双馨的技术技能人才。学校通过创新党建工作,深化理论学习,构建了“六色体系”,产出的标志性成果——1室4品牌全部荣获山西省铸魂育人“三个一工程”奖,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一大批具有上党根基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技能人才。
一、背景
在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等国家战略的推动下,中国融入全球化程度更加深入,西方价值观对青年学生的冲击更加广泛,筑牢学生思想防线十分迫切。上党职高党支部深刻认识到,党建工作是学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和核心。以党建工作为引领,积极探索科学化党建工作体系,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通过构建“六色体系”,即红色先锋工程、橙色关爱工程、绿色和谐工程、金色活力工程、青色成长工程和紫色创新工程,致力于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技能。这一体系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手段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专业技能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人才。
二、具体做法
1.红色先锋工程
红色先锋工程是上党职高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引领学校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学校紧跟上级党组的步伐,不仅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而且在行动上迅速响应,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得到有效执行。通过组织党员教师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学校不断加强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和政策理解能力。
在红色先锋工程的推动下,学校党员教师积极参与到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身作则,影响和带动周围师生。学校通过定期举办党日活动、党课教育、党员示范课等多种形式,强化党员意识,提升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学校还注重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教学,让学生从小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红色先锋工程注重实践与创新,鼓励党员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进行探索,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建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形式,让党员教师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贡献力量。通过红色先锋工程,有效地提升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学校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2.橙色关爱工程
橙色关爱工程是上党职高党支部为深化党建工作、强化党员意识、提升组织生活质量而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该工程以"三会一课"制度为基础,即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和按时上党课,确保党员教育的常态化和制度化。通过这些活动,学校党支部不仅加强了党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还促进了党员对党的理论和政策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在橙色关爱工程的推动下,学校鼓励党员教师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领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帮扶活动,将党的关怀和温暖传递给每一位师生,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党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学校党支部定期组织党员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鼓励他们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养。通过这些措施,橙色关爱工程不仅增强了党员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关怀和实际行动,橙色关爱工程在提升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绿色和谐工程
绿色和谐工程是上党职高党支部为营造校园廉洁文化、提升师生道德素养而精心设计的一项系统工程。该工程以"清风育桃李,廉香满校园"为主题,通过一系列创新性活动,深入挖掘和传承廉洁文化的内涵,使之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廉学校建设
学校党支部紧密结合师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精心策划并实施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廉洁教育主题班会、廉洁知识竞赛、廉洁主题征文比赛、廉洁文化长廊建设等。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廉洁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使他们能够在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时,坚守道德底线,做出正确的选择。
学校注重将廉洁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通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改革,将廉洁文化的理念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廉洁典型人物的事迹,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从而在师生心中播下廉洁的种子。
绿色和谐工程的实施,不仅提升了师生的道德素养,也为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学校通过这一工程,营造出一个风清气正、崇廉尚实的校园环境,让廉洁之花在校园中绽放,让廉洁之风在师生心中生根发芽。
4.金色活力工程
金色活力工程是上党职高为激发学生内在潜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而推出的一项创新性工程。工程围绕办学理念,通过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参与中成长,在体验中学习。
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活动主题,如尊师重教的教师节活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国庆节活动、倡导诚信价值观的消费者权益日活动等。
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增强自信心,提升组织协调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青色成长工程
这一工程依托于学校的资深教师资源,充分发挥他们在教育教学中的丰富经验和专业优势,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帮助中年和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青色成长工程特别强调党员教师的示范作用,党员教师不仅在教学上追求卓越,更在师德师风上做出表率。学校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评选出在教育教学中表现突出的党员教师,让他们分享教学经验,上示范课,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其他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和创新精神。
学校成立青年教师联盟,为年轻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探讨教学、共同成长的平台。通过定期组织教学研讨、教学观摩等活动,青年教师能够及时了解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青色成长工程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6.紫色创新工程
学校以推动教育教学创新、构建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学习环境为核心,创新性地开展了一系列以“智慧大讲堂”为代表的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在紫色创新工程的引领下,学校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佩戴党徽,以身作则,踊跃登台分享知识与经验。这些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与党员干部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也使他们能够近距离感受党员的风采,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党的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通过参与“智慧大讲堂”,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工作经验和人生感悟,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教师合作与交流
紫色创新工程还包括“一师多课”和“一课多师”等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这些模式鼓励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通过这种方式,学校不断探索教育的新路径,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
紫色创新工程加强了学校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党建元素融入到校园文化和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取得成效
1.思想政治教育成果显著
通过红色先锋工程的引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学校通过组织党史学习、国史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了学生的理想信念。近两年,学生获得省级文明风采大赛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4人次获得上党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学生获奖证书
青色成长工程的实施,特别是老中青结对帮扶活动的开展,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平台。党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示范作用更加突出,通过党员示范课、教学研讨等活动,党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也带动了整个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2022-2023年,专业教师16人次在省级技能大赛获奖,13人次在省级教学能力大赛获奖,秦佳佳老师主持的《机械基础》课程建成省级在线精品课程。
2.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学校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党建工作模式。通过将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学校党建工作更加贴近教育教学实际,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有效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2022-2023年,建成1个省级思政工作室、46个思政微课获得省级表彰。
省级赵保明劳模思政工作室内景
3.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金色活力工程和紫色创新工程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学校通过开展各种技能竞赛、创新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2022、2023年度省级技能大赛,学生93人次获得49个奖项,其中一等奖6个,二等奖13个,三等奖30个。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展现出了较强的竞争力,就业质量和就业率稳步提升,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4.校园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绿色和谐工程的实施,使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通过开展廉洁教育、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校园内形成了敬廉崇洁、团结友爱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2022-2023年,4个特色文化育人品牌获得省级表彰。
省级特色文化育人品牌证书
5.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学校通过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增强了服务社会的能力。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乡村振兴等活动,将所学知识和技能服务于社会,为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社会服务
四、体会与思考
上党职高在实施“理论学习结硕果,六色体系育新人”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性。通过这一实践,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党建工作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引领作用。学校将持续深化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模式,以满足新时代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在取得成效的同时,学校也清醒地看到了存在的不足,特别是在专业设施和设备的更新上,还存在滞后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效果和学生技能的培养。面对这些挑战,学校将积极采取措施,如增加经费投入,更新教学设施,引入先进的教学技术和设备,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生产和技术进步。
(张志兵 长治市上党区职业高级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