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作为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与根本。近年来,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街道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创新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体制机制,持续探索党建引领在首善之都基层治理中的有效途径,为全面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取得新成效提供对策方案。本文通过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持续深挖在党建引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基于工作实际提出改进建议,为超大城市更好地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供参考示范。
一、现实意义
1. 坚持 党建引领 有助于 保持正确方向 。党的领导是国家治理的根本保证。只有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才能做到政治引领明方向,确保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推动基层治理统筹各方的效能作用得到充分释放,从而不断增强基层政权的向心力凝聚力,夯实基层基础。
2.坚持党建引领有助于 凝聚 群众 力量。 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发展矛盾也在基层。只有强化党建引领作用,通过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广泛组织民主协商等方式,带动广大群众持续提升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更好凝聚党心民心,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强大合力。
3.坚持党建引领有助于破解 治理 难题。 严密组织体系 是中国共产党的优势所在。只有强化党建引领作用,通过健全基层治理制度体系、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构建共享议事会客厅等办法举措,广泛搭建触手可及的基层议事服务平台,促使党建引领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的力量优势。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街道始终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放在首要位置来抓,建立健全基层治理制度机制,广泛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群防群治、民主协商等活动,创新社区治理新模式,打造“耕读田园”品牌,构建红色治理网格,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良好态势和局面。但由于管辖范围较大,涉及群众较广,对照高标准要求,在基层治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1.认识不足。 基层干部对于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内容学习不深、了解不多、能力不足,部分党员群众参与治理意识不强。
2.深度不够。 党建与基层治理融合深入不够,工作开展方式过于简单,未能找到党建与基层治理融合发展的有效机制,导致党建示范带动作用不强,群众自治效能未能得到充分释放。
3.亮点不多。 “党建+基层治理”发挥效能不突出,共享议事会客厅作用发挥不到位,在党建引领群众自治、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工作亮点不突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带动群众自治成效不明显。
三、改进建议
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要通过强化组织建设、壮大治理队伍、创新工作举措等方式,找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发展的关键点和突破口。
1.强化组织建设,凝聚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向心力。 深入实施“党建+基层治理”融合发展机制,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深入实施基层带头人培养教育工程,广泛组织开展党员志愿活动、主题党日活动等,党员干部坚持带头深入群众家中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所盼,及时开展常态化对接帮扶,前置化解矛盾纠纷,不断密切党群关系。
2.壮大治理队伍,凝聚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战斗力。 深入践行“枫桥经验”,统筹区、街道、社区(村)三级力量,整合司法、公安等行政执法重要力量,强力推进基层治理人员力量整合、资源数据整合,积极构建红色治理网格,持续推进耕读田园基层治理新模式,打造以综治中心为主、“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红色志愿者”为辅的基层治理队伍体系,逐步提升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效能。
3.创新工作举措,凝聚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执行力。 树立创新思维,积极打造首善之都服务群众“金名片”,持续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切实满足群众多元利益诉求。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广泛搭建群众参政议政平台,在社区、居民小区广泛设置“议事亭”“议事角”等,全面拓宽群众参政议政渠道,不断提升基层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刘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