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北川:下好人才“先手棋” 茶产业迎来大升级

来源:东方网    2025-03-28 10:18
来源: 东方网
2025-03-28 10:1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吴书记带着我们把茶叶变成‘金叶子’,现在村里户户有茶香!”近日,在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唐家山村的茶园里,提起荣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的村党支部书记吴红,村民们脸上满是钦佩。

唐家山村茶园最初只有寥寥几人的制茶手艺人,如今辐射周边乡镇带动上千余人制茶;茶树种植面积从400亩扩展至1600亩。这片曾经被抛荒的山地,如今因人才队伍的壮大焕发出勃勃生机,也是北川以人才量变驱动产业质变的生动体现。

2010年,吴红成立了振兴茶叶合作社。成立之初,仅有5户村民加入,给吴红泼了一盆冷水。“红姐,茶炒得再好,能换来城里半间房不?”面对传统制茶技艺濒临失传的困境,她深感个人力量的渺小。

转折始于北川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突破——为构建乡村技能人才培育体系,推动乡村技能人才从“单点突破”向“集群发展”跃升,北川构建“大师领衔+专班指导+平台孵化”三级体系,成立了“羌茶非遗工坊”“苔子茶技能大师工作室”等。

依托这一体系,吴红向本村及周边乡镇群众传授羌茶制作技艺。据了解,截至2024年,振兴茶叶合作社成员有145户,炒茶锅30余口……曾经质疑的村民,如今纷纷上门请教。“收益上来了,乡亲们抢着学手艺!”吴红笑道。

悉心育才、精心用才。北川还通过开展茶艺技能人才专题培训、茶叶职业经理人培训等各类技术培训450余人次,建立技能培训基地2个、非遗工坊3个,培育制茶、评茶与茶艺等高技能人才56人,涌现出以吴红、牛义贵等为代表的优秀制茶能手。

为推动全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北川相关部门还联合吴红、牛义贵等与四川农业大学专家团队共同研究茶叶标准化生产体系,制定了地理标志产品北川苔子茶地方标准,充分发挥出人才的各项优势,让茶叶技术升级引领品质实现质的飞跃。如今,北川苔子茶被确立为北川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现有茶叶面积9.5万余亩,其中百年以上的古茶园有1.5万余亩,29家茶叶企业蓬勃发展,涉茶农户达2.1万户,2024年实现茶叶综合产值7.5亿元。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北川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北川将聚焦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探索构建以专业技能、创新能力、业绩贡献为要素的人才评价体系和考核激励机制,打破传统“四唯”倾向,竭诚做好人才服务工作,为北川各项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基赋能,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杨国华 岳斌)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