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多栖——可变胞多模态飞行器

来源:东方网    2025-03-28 15:55
来源: 东方网
2025-03-28 15:5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杭州师范大学工学院学生团队研发"智能多栖:可变胞多模态飞行器",打破传统思路,结合飞行模式耗时少和轮动模式耗能少、定位精准的特性,旨在研制多模式(具备轮动模式、飞行模式、越障模式、爬壁模式)无人机。

image.png

图 团队成员实验室调试无人机

技术创新:三大核心突破解决相关痛点

经过持续的技术攻关,该团队成功实现多项重大技术突破。首先,创新性地开发出"轮翼两用旋翼机构",通过独特的可变角度旋翼设计实现多场景适应和多模式转换。其次,具备高响应级别的桨距控制,能通过控制浆距变化能够适应平稳起降、快速起降大风和狭小涵洞等场景的应用需求。最后,团队进行算法优化提高了飞行器系统的控制效果。

这些创新技术使飞行器在强风环境下展现出卓越的稳定性,在轮动模式下大大提升无人机的续航能力,爬壁模式的障碍克服能力更是突破常规,面对复杂环境能够实现越障。在模拟极端环境救援测试中,其整体作业效率较传统无人机实现数倍提升,充分展现了该无人机在多场景应用中的强大优势。

教育赋能:产学研协同培养创新人才

项目成功构建了"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完整教育生态体系。基于多年研发积累,创新性地开发出多层次模块化课程包:针对中小学生开发了以机器人基础原理和趣味编程为主的启蒙课程;为本科生设计了包含飞行器结构设计、智能控制系统等专业核心内容的实践课程。每个课程包均配套开发了完整的教学资源,包括科学的教学大纲、丰富的多媒体课件、系统的实验指导手册以及全面的案例视频库,搭建了从基础认知到专业深造的渐进式培养路径。

产学研协同:加速技术转化应用

该项目在学校和学院的支持下快速发展,团队在飞行器设计、智能控制和系统集成等方面实现全面突破。目前,已申请多项专利,并与多家企业达成技术合作。

未来,团队将继续优化人工智能算法,开发5G远程操控和集群协作功能。同时,计划推出面向普通消费者的轻量化版本,推动多模态无人机技术的普及应用,让科技创新成果惠及更多领域。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