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短剧解锁视听新打法,中国移动咪咕让科普传播先“破圈”再“落地”

来源:东方网    2025-03-28 14:40
来源: 东方网
2025-03-28 14:4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3月28日,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视听赋能 科普未来——知识就是力量行动启航”科普视听论坛在成都举行,中国移动咪咕公司为该论坛主办之一。

中国移动咪咕数媒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马李永受邀出席圆桌环节,与多位科普领域领军人物、视听平台负责人、科普短视频达人同台论道,共探科普视听领域的新趋势、新机遇。

用短剧解锁视听新打法,中国移动咪咕让科普传播先“破圈”再“落地”

作为视听平台里的“国家队”,中国移动咪咕始终秉持初心,勇担使命,在科普传播领域创新实践,依托"微短剧+"的创新形态,以“短、平、快”的方式传递硬核科学,探索"科技+文化+艺术"相融合的科普传播新范式,推动科普知识的广泛传播与深入普及。

一、 深耕 网文 IP蓄力 , 打造 可持续的科普微短剧生态

咪咕数媒深耕网文行业10年,拥有2万多名签约作者、超2万部全版权作品,小说IP储备丰富。从21年开始在科幻小说IP领域有着多方面的布局和探索。咪咕数媒主办了多届科幻征文大赛,面向全网征集原创科幻网络文学作品,同时联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等机构举办了首届“科幻小说接龙大赛”。目前已与200余位优质作家达成内容合作,其中包含获得银河奖、星云奖等名家作者30余位。 

科幻小说作为科学普及与艺术创作的重要结合体,其IP价值呈现多维延展性,为后续科普短剧的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23年开始,咪咕数媒布局短剧领域,实现“网文+短剧”双轨模式,利用自身优势,正将科幻小说IP与微短剧结合起来,积极构建科普微短剧生态。

二、直击科普难痛点,让科普传播先“破圈”再“落地”

目前大多数科普内容小众,离观众较远,心理难度代入大。而科普短剧能充分发挥 “强情节”“快节奏”特点,通过动画图解、趣味解说等手段避免说教感,让观众在享受剧情的同时,能够轻松理解和接受科学知识。

咪咕数媒在内容上基于科幻IP的内容储备,以K12教育、银发人群需求为导向,聚焦校园、医院、图书馆等科普应用场景,以书、剧、课程等多种媒介形式联动推广,借助中国移动运营商独有的渠道分发优势以及自有的咪咕阅读APP,形成跨平台传播网络,通过包月会员模式,精准触达不同圈层用户,构建科普微短剧完整内容生态。

三、联手脑科专家,打造科普微短剧标杆案例

咪咕数媒计划与脑科专家共同打造科普短剧《回到三国当名医》,通过讲述一名脑外科医生因脑机接口实验发生意外,跌入一个架空的古代三国世界,一边寻找回去的方法,一边通过中西医结合的精良医术治病救人的故事,向观众普及医学知识。

除了“微短剧+科普”赛道的布局,咪咕还积极响应总局“微短剧+”创作计划的号召,推出一系列精品短剧。“短剧+萌宠”题材微短剧《小狗来福》全网播放量破4亿,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4年第四季度优秀网络视听作品;“短剧+文旅”题材微短剧《我有一座百宝屋》《龟城之永泰幻境》等多部作品入选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推荐剧目,带动地方文旅打卡热潮,实现社会效益与商业价值双赢。

未来,中国移动咪咕将持续发挥优势,以精品微短剧赋能科学传播,推动科普内容从“小众领域”走向“大众普惠”。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