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蜡笔里的 可持续 基因
如何让画笔更好用、更耐用?这个问题如同一粒种子种在倪俊豪的心中,在岁月的浇灌下,逐渐长成参天大树。
1996年,倪俊豪创立上海国韵。通过走访幼儿园他了解到,美术老师们都苦于传统蜡笔色彩暗淡,油画棒脏手难洗,他决心研发一款融合二者优点的画笔。在尝试几百种不同的实验配方之后,第一支塑料蜡笔诞生,既保留蜡笔的高饱和度,又拥有油画棒的绚丽色彩,改良模具后更解决了易断的难题。
如果说初代塑料蜡笔是上海国韵的初试啼声,那么炫彩棒的推出,则是将其“硬核”技术发挥到了极致。2006年,上海国韵受润唇膏启发,打造出双螺旋结构的炫彩棒,容量则比同类产品多20%-30%,旋转后可以用尽笔杆里所有颜料,减少了浪费。2010年爆款大容量炫彩棒面世,在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目前,炫彩棒家族已延伸出速干型、丙烯型和防水型,满足作画者的多元需求。
“慢哲学”背后的时代共鸣
上海国韵的“慢”,并非只是“慢工出细活”,还是一种厚重的社会责任担当。
从国家战略的维度,“双碳”目标下,上海国韵的这种“慢”理念,显现出其出众的前瞻价值。上海国韵与画材生产商深度合作,共同开发更环保、不脏手的儿童画材,确保孩子们在使用画材时的安全。
站在消费者立场,“慢”击中了他们对产品深层价值的期待。物质丰富的今天,儿童用品的安全性早已是基本底线,其教育价值正成为新时代家长的核心诉求。上海国韵连续九年举办的“阳光天使杯”绘画大赛,吸引数百万名孩子用环保画材进行创作,在提升美术素养的同时,也将环保意识根植于他们心中。
倪俊豪还透露,上海国韵计划建设儿童艺术博物馆,将“生产参观”与“创意体验”进行深度融合。“我们不仅会展示艺术作品,更会呈现艺术创作的‘生产’过程,比如画材的制作、艺术品的修复等等,让孩子们了解艺术背后的故事和奥秘。”倪俊豪介绍道。该馆还将利用多媒体技术,打造沉浸式艺术空间,让孩子们在互动中感受艺术的魅力,理解环保的意义。当更多企业读懂“慢”背后的古老智慧,中国制造的创新底色将更加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