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伍思、杨秀娟)2025年3月,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楹火薪传”实践队探访湖南岳麓书院,旨在挖掘千年学府楹联墨韵,拂去“书院名片”一角铅尘,推动中华文化精髓的传承与弘扬。
岳麓书院作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遗存了丰厚的楹联文化资源。队员们通过跟随讲解员探访书院、参观陈列文物、参与学术讲坛以及调查公众认知等方式解构楹联文化的精神内核,探寻中华文脉的赓续之道。
首先队员们在书院讲解员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场“沉浸式”文化之旅。从正门“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经典楹联到“实事求是”匾额下的讲堂,队员们聆听记录着每一幅楹联背后的故事,细心地对书院和楹联进行拍照,初步了解了书院的历史背景和楹联的文化底蕴。
其次团队队员参观了中国书院博物馆文物,还与文物讲解员以及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通过文物感受书院的历史碎片和精神文化,队员们更深刻理解了守护楹联文化对延续中华文脉的时代意义。
而后队员们为深入感受千年书院“尊德性而道问学”的治学传统,循着朱张会讲的文脉遗风,参加了岳麓书院讲坛活动。当年轻学子屏息凝神聆听书院文化讲座时,镌刻在木匾上的古训如涓涓春水漫过时光的裂痕悄然渗入现代课堂的根系。
最后队员们在书院周围发放问卷和访谈游客,调查发现公众对楹联文化的认知呈现比较浅显懵懂的状态:有三分之二左右的受访者能识别楹联中的经典名句,但对具体历史背景与哲学了解有限;仅有十分之一左右的年轻游客能完整地背诵一副书院楹联。一位受访高中生坦言:“楹联的文字很美,但古文晦涩,完全理解深层含义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
此次岳麓书院之行,队员们不仅完成了文化考察,更在竹影横窗间触摸到中华文明的脉搏。书院留存和保护的楹联文化不仅是“星燧贸迁”的文脉古韵,也是“揆诸当下”的九州新篇,为宋韵文化赓续传承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更为“浙学”文化谱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