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县探索推行“133”工作模式,为群众提供优质“家门口的就业孵化园”就业岗位,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做优保障,建立一套 “ 上下联动 ” 落实机制。 成立招商服务专班。 组建工作专班,全县“一盘棋”推动“家门口的就业孵化园”建设,召开推进会4次,研究工作、分析问题、推进招商,为“小商”提供“引进—落地—投产”全流程跟踪服务。健全工作落实机制。 结合县级综合考评等组织工作调度3次、实地督导2轮次,倒逼工作责任落实。创新整合奖补政策。 为有意向投资客商和返乡创业青年提供“一揽子”扶持,及时兑现就业帮扶车间奖补,形成“招小商政策盘子”,兑现帮扶车间奖补资金40余万元。帮助金亿志电子元件(云南)有限公司 协调贷款30万元,投资新建自动化生产线1条,新增岗位20个。
做优招商,构建三级 “ 招引建厂 ” 闭环体系。 党群协力,用好乡情 “ 招小商 ” 。 采取“召开一次工作会、组织一次招商恳谈会、开展一次招商走访”的“三个一”方式,动员在外企业家返乡投资办厂,引导在外务工人员“回流”,摸排离岗返乡人员265人,动员返乡就业254人。盘活资源,唤醒资产 “ 招小商 ” 。 采取招商引资盘活一批、转换功能盘活一批、合作经营盘活一批、升级改造盘活一批、争取资金盘活一批的“五个一批”方式,盘活公房、校舍等闲置资产10余万平方米,建成“家门口的就业孵化园”33个,新增就近就业岗位1491个,群众月均增收3500余元。产业驱动,延链补链 “ 招小商 ” 。 充分发挥我县特色果蔬产业优势,推动产业“延链”群众“就业”。曲江镇 盘活废弃红砖厂引进恒汇果蔬新建蔬菜脱水加工厂,带动当地群众稳定就业80人、零散务工60人,辐射周边蔬菜种植农户300余户、户均增收5000余元。南庄镇 依托葡萄、蓝莓产业发展需要,引进永东塑业公司,开展塑料包装箱、塑料制品生产制造销售,长期和应季生产用工达80余人。
做优服务,实施三项 “ 稳岗就业 ” 民生工程。 数字赋能 “ 就好业 ” 。 创新开发“零活乐—红色智享劳务服务平台”,探索“1+3+3+N”劳务就业服务模式,破解区域性季节性用工荒、用工难、找工难等问题。精准服务 “ 好就业 ” 。 坚持政策落实、就业援助、托底安置共同发力,开通务工专线14条、建成“建设者之家”“零工市场”6个,为群众提供便宜、便捷、高效服务;企业采取蔬菜“送货上门+分拣回收”“原材料带回家加工”等模式,让群众增收的同时兼顾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返乡创业 “ 拓就业 ” 。 重点关注高校毕业生、技术人员等返乡就业群体,鼓励返乡人员建小厂、建作坊,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岔科镇 返乡创业青年依托芭蕉芋种植,采取“两头在外”形式投资淀粉加工厂,每月带动群众就业10余人、月均增收3000余元。南庄镇 引进鼎峰食品有限公司,建设米线加工厂,每月带动群众就业10余人、月均增收4000余元。( 普志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