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清明节经济密码:云祭祀文化创新 乡村露营游活力绽放

解锁清明节经济密码:云祭祀文化创新 乡村露营游活力绽放

来源:中国网财经    2025-04-03 09:55
来源: 中国网财经
2025-04-03 09:5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清明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既是人们缅怀先辈、寄托哀思的重要时刻,也是亲近自然、享受春日的契机。在岁月的长河中,清明节的习俗不断演变,从传统的祭祀仪式,到如今融入现代生活方式的多样活动,展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与经济价值。

在当下,因为假期短暂,回乡祭祖越来越成为难事,于是打破了时空限制的“云祭祀”应运而生。它让人们能够跨越距离,以线上方式缅怀先人,传承慎终追远的文化传统。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踏青露营成为春日里亲近自然的热门选择,为户外经济注入活力。而乡村游,凭借丰富的乡村资源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吸引着城市居民走进乡村,体验别样生活,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这些与清明节紧密相连的活动,正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形态,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假期生活,还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源泉。深入探究它们在清明节假期的发展态势,对于把握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的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云祭祀”:传统与现代交织,线上祭扫渐成风尚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云祭祀” 作为一种新兴的祭祀方式,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缅怀先人的途径。

在疫情期间,为减少人员聚集,各地纷纷推出线上祭扫服务,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 “云祭祀” 的普及。据民政部数据显示,2020 年清明节当天,网络祭扫平台服务的群众数量高达 1336 万人次 。上海福寿园陵园 2020 年清明期间的网上祭扫平台流量,更是突破了 12 万次 。这一数据充分表明,“云祭祀” 在特殊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满足了人们祭祀的需求。

如今,“云祭祀” 的形式愈发丰富多样。各平台不仅提供线上写下纪念文字、添加亲人照片、上传短视频保存、敬献虚拟用品等传统形式,还延伸到云祭扫、云相册、云讣告、云守灵、云直播、云共祭、云祈福等众多模块 。一些平台还增添了人生微电影生成、老照片修复、人生故事记录、数字纪念馆等功能 。

以四川眉山民政局提供的 “云祭祀” 服务为例,用户可借助互联网平台,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 “转移” 至微信小程序上 。在这里,逝者后人能在线创建 “个人纪念馆空间”,编辑逝者生平简介、生前重要事迹、上传逝者的照片等,并在纪念馆空间进行祭拜留言,选择鲜花、花烛或留言等形式寄托哀思,同时还可分享给亲朋,共同缅怀故人 。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2 年的云祭祀、云上香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约 30 亿元。而据民政部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国已有30余个省级行政区开通网络祭扫平台。其主要用户群体集中在中老年人群和海外华人之间。对于海外华人而言,“云祭祀” 打破了地域限制,让他们能跨越千山万水,参与到家族的祭祀活动中。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云祭祀”相关企业超6600家。其中,2024年新增注册相关企业超1600余家,从企业注册数量趋势来看,近年间,“云祭祀”相关企业的注册数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特别在2023年更是呈现出迅猛增长态势达到顶峰,为超过1800家。从区域分布来看,北京市以超过1000家企业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占全国总数的16.1%。排在第二的四川省为约700余家。

在数字时代,“云祭祀” 让传统祭祀文化得以在虚拟空间延续,既传承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情感,又适应了现代社会快节奏、远距离的生活方式,成为传统祭祀方式的重要补充。

“踏青+露营”:拥抱自然,户外经济蓬勃发展

清明节前后,天气回暖,正是踏青好时节。近年来,伴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以及对大自然的向往,踏青露营成为了清明节假期的热门活动。今年清明节假期,露营经济持续火热。

互联网销售平台数据显示,今年3 月以来,露营帐篷成交额环比增长 240%,淋浴帐篷成交额环比增长 150%,三合一天幕版自动帐篷成交额环比增长 700% 。在淘宝搜索 “露营帐篷”,不乏 24 小时内卖出超 1000 单的商品 。

携程发布的《2024 年清明节假期出游总结》显示,假期期间,国内本地游、周边游订单分别同比增长 211%、350%,露营、骑行、攀岩、放风筝等户外活动受到广泛欢迎 。露营经济的火爆并非偶然,其具备短途化、聚集性低、亲近自然等特征,成为跨省游、出国游的最佳替代选择方案 。在疫情期间,周边游的热度大幅提升,占比高达 75.9%,而露营在周边游相关活动中热度始终排在前列 。从 2017 年至 2021 年,我国露营帐篷市场从 14.33 亿元增长至 27.26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17.43% 。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露营相关企业超24.4万家。其中,2024年新增注册相关企业约6.1万余家,从企业注册数量趋势来看,近五年间,露营相关企业的注册数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并在2024年达到顶峰。从区域分布来看,广东省、山东省、浙江省露营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分别为超 2.3万余家、1.7万余家和1.6万余家。

随着露营市场的发展,消费业态和装备也在不断升级。从便利的 “拎包露营” 租赁服务,到便捷的速抛帐篷等新型装备,都反映出市场对露营体验的重视 。一些营地还提供了更多的配套服务,如露营教学、户外烹饪课程、亲子互动游戏等,丰富了游客的露营体验。

此外,露营与其他产业的融合趋势也愈发明显。例如,与文化产业结合,举办露营音乐节、户外艺术展览等活动;与农业结合,开展采摘、农事体验等项目 。这种多元化的发展模式,进一步拓展了露营经济的市场空间,推动了户外经济的蓬勃发展。

“乡村游”:回归田园,乡村经济焕发活力

清明节期间,不少家庭选择在本地和周边乡村开启微旅游,乡村游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据携程旅行网数据显示,去年清明节假期期间,国内乡村游订单增长了 239%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去年清明节假期 3 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 1.19 亿人次,按可比口径较 2019 年同期增长 11.5%,国内游客出游花费 539.5 亿元,较 2019 年同期增长 12.7% ,乡村游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的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各地乡村各具特色。江南的水乡古镇,如乌镇、周庄,以其古色古香的建筑、悠悠的水乡韵味,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感受那份古朴与宁静 。贵州的苗寨侗乡,则凭借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以及壮丽的自然风光,如黄果树瀑布、西江千户苗寨等,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游客在这里可以亲身体验苗族的银饰制作、侗族的大歌表演等民俗活动,深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

除了这些知名的乡村旅游地,全国各地还有众多具有特色的乡村等待游客发掘,它们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传统的手工艺、农耕文化,让游客能体验到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 。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乡村旅游相关企业超61.4万家。其中,2024年新增注册相关企业约7.1万余家。从区域分布来看,四川省、湖南省、湖北省乡村旅游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分别为超4.9万余家、3.9万余家和3.7万余家。排在其后的是安徽省和海南省。

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其发展趋势也日益明显。一方面,游客对乡村旅游的品质和体验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观光,而是更注重与当地文化的交流和体验 。因此,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需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完善旅游设施、丰富旅游产品 。

另一方面,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可以扩大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乡村旅游还需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打造更具特色的旅游线路和产品,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

作为国内领先的商业查询平台,通过天眼查的海量商业大数据,可以快速了解和分析清明祭奠、郊游、踏青等诸多相关各领域的动态与产业趋势。不仅如此,天眼查还拥有天眼风险、商业履历、司法案件、深度风险、财产线索等维度的内容,更可实现从洞察风险到预警风险的全方位把控,针对个人、企业、政府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对应的解决方案。

天眼查研究院认为,清明节假期里,“云祭祀”、“踏青露营” 与 “乡村游” 各自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与发展潜力。这三大产业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清明节假期经济的新形态,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变化,这些产业有望不断创新、融合,释放出更大的经济活力 。

【责任编辑:程尔凡】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