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理学院项目组解码浙江乡村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密码

来源:东方网    2025-04-03 17:00
来源: 东方网
2025-04-03 17: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乡村的振兴不仅是经济的腾飞,更是文化的复兴。只有让文化与经济‘双轮驱动’,才能激活乡村的内生动力。”近日,绍兴文理学院“基于人文经济学的乡村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协同机制研究”项目组发布阶段性成果,以浙江省11个市为样本,深入探索乡村人文资源与产业发展的融合新路径,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浙江经验”。

问卷为基:倾听千份民意绘实情。项目组立足浙江省“千万工程”实践背景,针对乡村文化活化与产业融合的痛点,设计差异化问卷4套,线上线下同步推进。覆盖全省11个市,回收有效问卷1100余份。

田野为证:走访乡村解码特色模式。以绍兴为核心,项目组深入代表性乡村,挖掘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基因密码”。

坡塘村:绍兴千年古村,以范蠡文化、莲花落非遗和艺术等赋能乡村振兴,成为网红乡村

南村:“花海经济”融合传统工艺。万亩花海吸引游客打卡,黄酒酿造、藕粉加工等传统技艺变身体验式消费项目

坝头山村:依托陆游文化,发展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推动了乡村振兴和村民富裕

王家葑村:体育赛事激活乡村动能。建成全省首个村级地掷球馆,承办省级赛事,带动民宿、餐饮收入提高。

泾口村:运河文化撬动产业升级。依托古运河遗址开发研学游。

理论为锚:提炼四模一核助振兴基于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项目组创新构建“乡村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模型”,提炼出浙江省四大特色模式。相关成果获省级期刊《广东蚕业》录用论文1篇,斩获学术奖项2项。

未来可期:打造全国乡村振兴样板间。项目负责人表示:“浙江乡村的实践证明,文化不是经济的‘点缀’,而是发展的‘引擎’。”下一步,团队将深化模型应用,联合地方政府与企业搭建“文化经济协同实验室”,推动研究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的人文动力。(郜永恒)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