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用户同行:长城重卡Hi4-G的共创之路

来源:东方网    2025-04-07 10:02
来源: 东方网
2025-04-07 10:0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3月26日长城重卡Hi4-G技术发布会上,当徐州市驿卡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范前进展示出19.9L/百公里的实测油耗时,他一定会清晰记得一年前那场大雨中的首测——当第一台Hi4-G混动重卡完成首次运输任务时,仪表上跳出的31L/百公里油耗数据曾让他深深失望。这场看似"失败"的测试,恰恰成了长城重卡Hi4-G逆袭的起点。

迷茫中启航:高端重卡的探索之路

几年前,长城商用车CTO孙玉接手重卡项目。她带领团队走访保定南二环的重卡 4S 店和各大物流园,调研结果令人沮丧。国产重卡品牌众多,但同质化严重,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长城进军重卡领域似乎意义不大。

然而,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的一句话让团队重新燃起希望:“进口重卡是什么样的?你们看过最高端的重卡么?” 于是,孙玉又带着团队奔赴天津港,深入研究各种进口重卡。在仔细观察和对比后,他们发现了高端重卡市场的潜力,决心打造中国自己的高端重卡。为了更好地学习和借鉴,团队还专门购买了一台斯堪尼亚 V8 进行研究。

初遇用户:需求与技术的碰撞

随着长城重卡对标进口品牌打造高端重卡的轮廓逐渐清晰,一个关键问题摆在团队面前:自己调研的产品是否真是用户需要的产品?带着这个疑问,团队走出办公室,去倾听用户最真实的声音。“我们很幸运,很快就认识了老范,他给我们很大的帮助。”孙玉口中的“老范”是徐州驿卡的范前进范总,一位较真的物流人。

范前进使用过传统油车和天然气车,发现都不够省,物流行业挣钱困难,他觉得混动是个不错的技术方向,于是开始接触混动重卡。但试过几个品牌后,都没有达到理想的省油效果,而且他提出的建议也无人回应,这让他有些失望。

2023年前,范前进听说长城重卡准备做混动重卡,便主动找上门来。当时样车还没做出来,技术人员向他讲解了国内外各种混动技术路线,强调了混动专用智能变速箱的重要性。老范觉得这次应该能实现他想要的油耗所以决定等车出来再看看。

艰难起步:从挫折到坚持

第一台样车出来后,老范接车当晚就装货出发,带上工程师连夜冒着大雨亲自从临沂开往上海。路上遇到车窗起雾的问题,反应后很快得到解决。到达目的地一算油耗,31L / 百公里。和车队的传统柴油车相比并不省油,但长城商用车团队的态度让老范觉得这种合作还可以坚持下去。

刚开始沟通时,老范和工程师存在很大的沟通障碍。老范只强调要省油,但具体怎么省说不清楚;工程师则使用专业术语,双方难以理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团队专门找了一个懂市场用户的同事来做翻译。于是用户需求和工程师的一道沟通桥梁初步架了起来。

image.png

面对不理想的油耗,研发团队开始对车辆控制逻辑和数据进行优化。改完数据后再次测试,油耗开始下降。老范后面又提出修改建议,改完后第二趟油耗到了28 L / 百公里,第三趟油耗开始降到了26L / 百公里。这次让大家都有了信心。

深度共创:在磨合中突破

这段时间,孙玉和老范虽然有翻译,但还是会经常吵架,两个做事认真的人给对方都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有时候孙玉会感到崩溃:“你别逼我了,都要给我逼疯了。” 老范则也很崩溃:“我没逼你,我就告诉你该怎么弄,你怎么不听呢?”

吵归吵,厂家与用户的沟通并未中断,双方都感受到了对方对全新重卡的重视。

为提高效率,孙玉将策略标定团队分成三个小组,分工协作,没日没夜地工作;所有研发测试人员都住在邢台工厂宿舍,条件虽然艰苦,但大家都坚持了下来。老范则显得比长城重卡的员工更重视,从徐州到邢台的这段路,老范两年间跑了无数个往返。有一次,晚上八点数据优化出来,孙玉告诉老范后天来邢台测试,但他却连夜从徐州开车出发,第二天一早八点就出现在公司。

为了尽快拿到优化的数据,老范多次晚上在办公室一楼的接待小屋等着。晚上十点、十一点数据调试好,他马上开车带着研发人员上高速试车,而且每次都是亲自驾驶,不敢让司机开,怕影响车辆的数据调试。

在这种没日没夜的沟通测试下,车辆的油耗一点点下降,最终突破了低于 20L / 百公里的目标。当 19.9L / 百公里的油耗数据出现时,大家都非常激动,之前的付出都得到了回报。

团队协作:在冲突中前行

除了与用户沟通交流,孙玉与公司各个研发部门的交流也充满了波折和冲突。2023年,为保证一个主要参数的输出,她与负责全球首款重卡8挡智能混动变速器开发的唐子威博士交流了六个小时,最终说服唐博士修改设计并重新标定变速器。

负责全球首款重卡九合一动力域控制器研发的熊建博士回忆,有次傍晚大家都下班了,他接到孙玉调试数据的需求,又把大家召集回来加班,弄到晚上十点多,数据调试好十一点就发给用户测试。混动车型的核心控制策略这块,类似的反复调整测试每天都在上演。

一位负责底盘调教的工程师说,在底盘调教优化过程中,经受了国内司机、进口车用户、德国专家的轮番 “泼冷水”。每次觉得自己做得足够好,试完又会面临一堆问题,最终悬架历经多轮调整,才得到出色表现。

当长城重卡Hi-G重卡发布后,唐博士回忆起研发过程时,感叹道:“当时我真被折腾得苦不堪言,不过现在看,这是值得的。”

结尾:

从质疑到信任,从冲突到协作,长城重卡 Hi4 - G 的共创之路,是用户与技术的双向奔赴。这场始于 “怀疑” 的旅程,最终让所有人明白:用户,才是产品最好的设计师。而长城重卡Hi4-G在开发过程中还有100多位像老范这样的来自一线用户的共创工程师。

当老范在技术发布会上开着拖头现身时,这场始于 "省油" 的合作,早已升华为对物流人价值的深刻理解。研发团队熟知用户家庭情况,老范能准确叫出每个工程师的名字。正如团队所言:"我们懂车,但用户更懂路。"19.9L /百公里的油耗数据背后,是长城重卡以创新之姿扛起中国超级重卡崛起大旗的生动注脚。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