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作为各行各业的翘楚,是推动发展的重要资源。当今各行各业的竞争,绕不开人才的角逐。各级党组织要抓好抓实人才这一“生产力”,在人才工作上持续作为,为助力发展夯实基础。
内外兼顾“引才”,积蓄“春水池”。“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要处理好“本地人才”与“外来人才”的关系,将“本土”和“外来”人才兼收并蓄,广开进贤之路。对内寻源头挖潜力,筑建本地人才“信息库”,依托教育系统提供基础数据,建立高学历人才档案,定期联系沟通、跟踪培养教育,为高学历人才引进提供“硬支撑”。对外扩范围强宣传。根据乡村振兴人才需求情况,通过新媒体各类宣传平台,及时向域外发布急需人才引进公告,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招聘各类急需人才。唯有内外皆用、唯才是用,才能真正“才为我用”,从而营造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用人环境。
多管齐下“育才”,激活“长流水”。“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的目的都在于用好人才,用好便是对人才最好的关爱。要敢于使用人才,对于德才兼备,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才,摒弃“论资排辈”“一刀切”,打破“隐形台阶”,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有用武之地;要善于使用人才,综合人才学历经历、性格特点、专业特长等因素,将人才放到最适合的岗位,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要勇于保护人才,允许犯错、宽容失败,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人才撑腰,让他们在乡村振兴中有发展的决心、有创新的底气。
量身定制“留才”,确保“不流失”。“用人必先赢其心,人才方会尽其智”,引才是前提,用才是根本,关键是如何留才。要通过“保姆式”“店小二式”的服务,建立需求清单、优化服务清单,让人才既看得见柴米油盐,也看得见诗和远方。“悠悠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柴米油盐是生活滋味,真情实感才能动人心弦,要想人才之所想,思人才之所思,进一步落实完善住房、教育、医疗等优惠政策,保障人才需求,解决后顾之忧。诗和远方是前进方向,要着力为人才创新创业搭建打造平台和高地,为人才提供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便利条件,让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