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赋能环保创新 ——浙江建设职院学子在"膜"法实践中书写环保答卷

来源:东方网    2025-04-08 16:47
来源: 东方网
2025-04-08 16:4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当工业废水化作生态威胁,当传统滤膜遭遇技术瓶颈,一群身着实验服的年轻身影正用创新突破困境。在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一支由青年学子组成的"膜法净界"团队以青春为笔,正用科技创新书写治水新篇。

聚四氟乙烯(PTFE)中空纤维膜凭借其卓越的机械强度与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已成为高污染水处理领域不可或缺的核心材料。但目前国产PTFE膜技术仍存在多重瓶颈,综合性能远低于进口产品。面对国产PTFE膜"滤得慢、功能弱、周期短"的行业痛点,这群"00后"研究者没有停留在论文推演,而是深入行业生产场景,记录设备的运行参数、采集水质样本、对比进口膜性能差异。“我们调研发现,某印染厂使用国产膜需每3个月更换一次,成本比进口膜高18%。”团队负责人詹涛瑞表示,“只有攻克‘滤得慢、功能弱、周期短’三大技术难题,才能真正实现国产替代。”队长詹涛瑞展示着密密麻麻的实验记录本。团队以“高通量、抗污染、长寿命”为目标,提出TIPS-拉伸协同成孔、等离子-硅烷复合改性、界面共价交联强化等技术。团队以研发新型PTFE膜技术为目标,致力于打破进口产品技术垄断,极大降低国产膜成本,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比技术突破更珍贵的,是成长路上收获的责任与担当。"每一滴净水的背后,都是青年对绿色未来的庄严承诺。"这句镌刻在团队旗帜上的誓言,正随着他们的技术成果流向祖国的江河湖海。在废水治理的攻坚战中,浙江建设职院学子用实验数据诠释工匠精神,用创新成果践行"双碳"使命。当青春与环保同频共振,碧水长流的未来正由这些年轻的手托举而起。(陈益滨)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