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卫士发布2024年安全报告,数字化防范治理守护网民权益

来源:东方网    2025-04-09 11:04
来源: 东方网
2025-04-09 11:0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网络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严重威胁网民的财产安全。为应对这一挑战,各地政府、公安部门与社会力量协同发力,构建起精准宣传、科技赋能、全民参与的反诈体系。

作为有担当的互联网公司,腾讯近年来持续加码网络安全基建,正通过技术防御、警企联动、全民教育三重防线,构筑数字时代的“防诈长城”。腾讯客服也不断优化服务模式,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日常除了提供支付、社交、游戏等腾讯相关业务的服务外,在“一老一少”、网络安全等社会责任领域也形成了特色服务模块。

据了解,腾讯卫士是腾讯客服于2017年推出的公益性综合举报服务平台。多年来,该平台始终围绕用户为本、温暖服务的核心理念,通过人工与智能协同模式,构筑起服务用户的纽带,并在智能化系统与人机协同的强力支撑下,通过“技术治理+生态协同+人文关怀”的立体化实践,实现了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共安全价值的深度融合。

在人工智能深度融入生活的今天,网络诈骗已演化成攻防双方的技术、心理与速度等多维博弈。近期,腾讯卫士发布了《网民权益守护:网络安全数字化防范治理实践报告》,展示了从举报服务角度守护网民的权益。

腾讯通过人机协同构筑网络安全防线

随着《网络安全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法规相继出台并向深走实,腾讯率先将科技向善理念具象化为可感知的安全服务。腾讯客服用有温度的服务搭建起与用户的情感桥梁,让每一次互动都成为双向奔赴的温暖邂逅。

针对大家关心的举报与受理问题,报告中显示,腾讯卫士建设了一套人机结合的智能化举报受理模式,通过前置保护、应用数据治理防范,保障服务高效。

这次智能推动服务体系与防范治理的升级,使得人机协同构筑网络安全防线成为一种趋势,并通过腾讯卫士小程序得以实现,这种将举报数据能力转化为公共安全产品的实践,体现了头部互联网公司的治理担当。

这是全民反诈背后的企业责任,也说明数字安全治理进入深水区,比如报告提到,腾讯卫士在举报受理、模型研判、数据应用等全链路接入智能化,就是要实现网络生态的综合治理。

同时,腾讯卫士还联合微信安全、QQ安全团队,通过事中拦截风险保护好人,用多种接驳方式提供主动唤醒服务,智能反诈专家7*24H在线随时响应问题,丰富的安全资讯给到足够的学习空间,通过系列立体化保护举措,全方位守护网民网络安全。

网民可结合报告中的案例手法进行学习

报告收录了22大类、90小类诈骗手法,而各年龄层因涉猎区别、男女因上网习惯差异而遭遇不同诈骗,不同职业或身份群体也因社会角色、行为习惯或经济特征,易成为特定类型诈骗的目标,网民可以结合这些被骗原因分析进行防范。

还有,骗子会利用人性弱点及认知盲区进行心理操控,利用贪念、恐惧、信任、从众心理、拒绝沉没成本心理,针对不同人群设计特定话术和诈骗场景,这些都是网民需要注意的。

报告因详实的手法解析,成为了行业、媒体、警方防骗宣传的素材采编地,同时也让网民系统直观地了解众多骗局,防患于未然。

防诈必修课:每个网民都该知道的防骗技巧

普通网民或许无需深究AI模型如何识别诈骗话术,但必须注意,当看到事中拦截系统在转账前弹出风险警示,一定要谨慎。遇到可疑情况,可以在腾讯卫士小程序咨询7*24H在线的智能反诈专家,同时也要谨记下列事项。

【1】不贪图小便宜:上网时要克服贪念,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要相信免费送、高额回报、躺赚盈利等虚假宣传。

【2】保护隐私信息:账号包含很多个人隐私,千万不要租号卖号,不法分子擅长整合零散信息,实施精准诈骗。

【3】核实身份信息:不法分子可能会冒充亲友、官方机构、公检法人员,如果涉及钱财,一定要核实对方身份。

【4】提高防范意识:平时应多关注防骗宣传,多了解诈骗特点,提升自己的网络素养及辨别能力,谨慎转账汇款。

网络安全的特殊性在于,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独自建成“防弹玻璃”,守护网民权益是一项需要各方面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综合治理工作,维护清朗网络空间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在此也希望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构建无诈社会的长效机制,一起重塑数字时代的社会联防体系,共同推动形成全民反诈、全民防诈的社会氛围。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