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春天带回家 “百万花卉·美在浙里”主题公益活动正式启动

来源:东方网    2025-04-09 13:42
来源: 东方网
2025-04-09 13:4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春风送暖,花朝有约。3月28日-30日,2025中国(萧山)花木节暨浙江省“百万花卉·美在浙里”主题公益活动在杭州萧山区中栋国际花木市场举行。本次花木节由中国花卉协会主办,中国花卉协会绿化观赏苗木分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上海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共同承办,萧山区花卉协会、浙江中栋国际花木城执行承办。

此次活动以“推动花木新融合,共创美丽大花园”为主题,旨在展示花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促进供需对接,推动产业发展。值得一提的是,“百万花卉·美在浙里”主题公益活动发布环节,通过花卉的传递,弘扬社会正能量。展会将同步举办云上花木节,通过增加数字化元素来提高展会的深度和广度。

花卉是美好幸福的象征。本次活动的开幕式上发布了蝴蝶兰、杜鹃、紫薇、兰花、朱顶红5种主题花卉,以花为媒,通过向先进人物和社会大众赠送百万花卉,充分展现花卉业的新面貌、新气象、新活力,向社会大众倡导低碳生活、传递绿色发展理念,用花卉在“浙”里续写美丽与幸福的新篇章。活动现场,花香四溢,色彩斑斓。主题花卉的展示,不仅是对浙江花木产业的赞美,更是对浙江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社会之美的展现。一草一木、一花一蕊,如同春天的使者,不断为浙江增绿、增彩、增景、增色。

各行各业代表接受赠花

花卉代表爱和希望。3月29日,花木节现场举行了赠花仪式,向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卓越贡献的劳动模范、科技工作者、医生、教师、新闻工作者以及社会大众赠送100份花卉。

全国劳动模范、婺城区竹马乡下张家村党支部书记钱瑞华,因其坚守乡村、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被授予了象征高雅与脱俗的蝴蝶兰。蝴蝶兰细长的气根恰似他深扎乡土的生命脉络,其挺拔之姿正如钱瑞华书记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远见。迎风飞舞的花瓣,也寓意着他所带领的村庄将如蝴蝶兰般绽放美丽,迎接更加繁荣的未来。

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农林大学教授黄坚钦,在科技推广领域有卓越贡献,获得了寓意繁荣与希望的杜鹃。二十载穿勤于科技推广的身影,恰似杜鹃根系穿透岩隙的执着。这捧映红学术原野的杜鹃,是大地对勇于攀登者的犒赏,见证着一位科技推广者如何让实验室的数据在林间生根发芽,以心中热焰点燃生态文明的薪火长明。

浙大邵逸夫护理团队作为医务工作者代表,收到了象征健康与长寿的紫薇。紫薇花开、花繁叶茂,这群白衣天使恰似紫薇的韧枝,在年复一年的职业生涯中坚守岗位、辛勤付出、无私奉献,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她们在守护人民健康事业中的付出,正如紫薇花般默默无闻,又不可或缺。

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师德楷模,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高级教师金灵娟,扎根教育、用爱与责任培育未来希望,被赠予了寓意高洁与淡雅的兰花。金老师执教二十五载,在教育领域的卓越成就和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就如兰花般幽香清远。她以教育智慧浇灌兰芷新苗,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如兰花般清雅高洁,成为社会栋梁的学生。

新闻工作者代表谢春晖则收获了象征热烈与真挚情感的朱顶红。这位"新闻老兵",用上百篇深度报道丈量时代脉搏,他的笔尖始终燃烧着朱顶红般的赤诚。他们用笔触记录时代变迁,用镜头捕捉人间真情。那些穿透流量的真相追寻、超越点击率的责任坚守,都在这抹红色里凝成新时代的舆论灯塔,照亮山河冷暖,守护社会和谐。

从花讲起,向花而行。随着“百万花卉·美在浙里”主题公益活动的正式启动,浙江省林业局将按照“5+10+10”的构架,有序推出系列活动。结合国际劳动节、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中国医师节、教师节等特殊节日,开设5场节日直播专场,制作发布10个以上主题视频,举办10场以上的线下花事活动。通过传播花卉文化、分享趣味知识、游戏互动赠花等环节,吸引全社会关注并参与到爱花护花的行动中来。

作为全国知名的花木之乡和全国领先的花木集散中心,萧山花木在综合经济效益、科技含量、市场影响力和产业链完整度等方面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据了解,萧山花木节自2004年创办至今,已成功举办19届。2024年花木产业总产值达到106亿元,是国内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花木行业品牌展会之一。花卉苗木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富民产业、现代农业的优势产业和美丽萧山的基础产业,打造了共同富裕的优秀实践样板,助力乡村振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春有信,花有礼。随着花卉苗木越来越多走进普通百姓家庭,浙江“庭院经济”一片欣欣向荣景象。依托千年花木栽培历史的深厚底蕴,此次,浙江再度以花为媒,从传统苗木到创意盆景,各界携手共同推动花木产业的繁荣发展,奏响美丽中国建设的浙江乐章,共创美丽大花园的美好未来,让爱与希望生生不息、永远绽放。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