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贯通亚欧的“钢铁驼队”

来源:东方网    2025-04-10 11:29
来源: 东方网
2025-04-10 11:2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4月1日9时58分,满载着货物的75039次中欧班列缓缓驶出南充东站,将通过霍尔果斯口岸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最终抵达俄罗斯莫斯科州谢利亚季诺,标志着四川南充今年首趟中欧班列正式开行。

中欧班列作为联通亚欧大陆的“钢铁动脉”,不仅成为国际物流的黄金通道,更以强大的辐射力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促进全球产业链优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能。

激活区域经济,打造开放型经济新引擎。南充中欧班列的常态化开行,标志着川东北地区与国际市场的衔接步入快车道。通过“一站式”跨境运输服务、“铁路快通”模式等创新举措,班列运输时效压缩至15天,实现“随到、随查、随放”,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超30%。货物品类从传统制造业延伸至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等高附加值产品,印证了中国产业升级与全球市场需求的双向奔赴。中欧班列的开行,将进一步释放“南充制造”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川东北地区从内陆腹地向开放前沿跃升。

深化区域协作,构筑互联互通新纽带。中欧班列的“乘数效应”远超物流范畴。截至2024年,班列已通达欧洲25国227城、亚洲11国超100城,形成覆盖亚欧大陆的贸易网络。南充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欧班列“双通道”优势,正成为连接成渝经济圈与中亚、欧洲的重要枢纽。这种“通道+枢纽+网络”的模式,不仅促进沿线国家资源高效配置,更通过产业协作带动就业与技术创新,实现区域经济“共商共建共享”。

革新国际物流体系,引领全球供应链韧性提升。面对复杂国际形势,中欧班列以稳定、高效、绿色等优势成为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器”。数据显示,2024年中欧班列开行超1.9万列,运输货值达567亿美元,其陆路运输成本较空运降低80%、碳排放较海运减少15%,为全球低碳物流树立标杆。

服务国家战略,擘画高水平开放新蓝图。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物流通道枢纽的建设与发展,强调中欧班列要“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通过深化路企合作、拓展南向通道,南充将助力“中国制造”与欧洲技术、中亚资源形成互补,推动“一带一路”从“大写意”向“工笔画”迈进。未来,随着中欧班列与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新业态融合,其作为“买全球、卖全球”核心载体的作用将更加凸显。

从古丝绸之路的驼铃到今日中欧班列的汽笛,变的是载体,不变的是合作共赢的初心。中欧班列的开行,不仅是一条物流通道的延伸,更是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坚定宣言。面向未来,中欧班列将继续以“加速度”驰骋于亚欧大陆,为全球经济复苏与人类文明互鉴贡献钢铁力量。(唐陆)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