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评:“毛孩子”上高铁,破局“人宠出行”新需求

来源:东方网    2025-04-10 11:08
来源: 东方网
2025-04-10 11:0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4月8日起,铁路部门在京沪高铁试点高铁宠物托运服务,以“隔离运输、专人看护”模式为1.2亿养宠家庭打通跨城出行堵点。这项创新不仅回应了“它经济”下宠物主的情感需求,更标志着公共服务向精细化、人性化迈出关键一步,在人宠关系日益紧密的当下具有特殊意义。

精准破题,填补宠物出行市场空白。随着90后、00后成为养宠主力,宠物从“附属品”升级为“家庭成员”,2024年我国城镇养宠家庭已达7689万户,超四成主人愿为宠物月均消费千元以上。但传统出行方式长期存在痛点:自驾长途劳顿,寄养面临应激风险,航空托运不仅费用高昂,还受限于舱位和品种限制。高铁托运的出现恰逢其时——旅客可通过12306提前预约,携带单只15公斤内、肩高40厘米以下的猫犬同车,运输箱配备空气循环和温湿度监测,北京至上海单程460元的价格仅为航空托运的三分之一,兼具性价比与安全性,精准解决了“带宠难”的民生痛点。

平衡之道,在创新中守护公共利益。任何服务创新都需兼顾个体便利与公共秩序。针对部分乘客对宠物异味、噪音的担忧,铁路部门建立多重保障:要求宠物持有检疫证明,运输箱具备降噪除味功能,工作人员每2小时巡视并全程消毒,从源头降低对其他旅客的影响。但试点初期的局限性也不容忽视:目前仅覆盖京沪线10趟列车,且限定宠物品种和数量,难以满足全国需求。未来可逐步完善标准化体系,比如建立统一的宠物健康评估、运输设备规范和应急处置流程,为服务扩围筑牢制度基础。

生态构建,从单一服务到友好型社会。高铁宠物托运的价值远超出行本身,它为构建宠物友好型社会提供了破题思路。从产业端看,专用运输箱、智能监控设备、宠物运输保险等细分领域将迎来发展机遇;从社会层面看,服务的普及可推动“人宠共享”业态创新,催生宠物主题旅游、宠物友好酒店等新模式,助力“它经济”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当出行服务开始关注“毛孩子”的权益,折射的正是社会对多元需求的包容与进步。

从“人宠分离”到“同程守护”,高铁宠物托运的试点是一次温暖的服务升级。不仅解决了养宠家庭的现实困扰,更以制度创新承认了宠物在现代家庭中的情感价值。期待这项服务在实践中持续优化,让“带着宠物去旅行”从试点走向常态,让公共服务的温度既体现在对人的关怀,也浸润于对生命的尊重——这既是“它经济”的时代所需,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生动注脚。(作者:余塑 漫画:唐升魁)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